|
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2007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 > 正文
像所有熱衷于年終盤點的印刷媒體一樣,CCTV-2也正在為其年終大戲—2008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做最后的準備,這個起始于8年前的評選活動,因其主辦方的強大背景而備受關注。事實上,在一個“去中心化”思潮廣為流行的語境里,要以一種權威的判斷為公眾代言,著實不易—但很顯然,脫離國家意志層面的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正試圖擔當這一角色。
梳理2008年,我們發現“責任”和“凝聚力”乃是它的關鍵詞—在脫離了單面的“利潤”、“效應”等指標后,“企業公民”正益發顯示出其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責任、探索、遠見、凝聚力(2008年CCTV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標準),這種在平乏年代近似口號的詞語正顯示出它的動人之處。它重新啟發了經濟疾速運轉下被忽略的精神品質。
抗震英雄:因災難而起
災難總是會以一種出其不意的方式考驗一個國家的承受能力,“人性”也由此凸顯出它的光彩—盡管這是所有人都不喜歡的一種產生英雄的方式。張祥青、陳光標、斯澤夫,他們的入選都和“5•12”密切相關。半年前,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講,他們都還只是一些陌生的名字,而現在卻廣為世人所知,至少在最近幾個月里,在中國的“正史”中,地位尷尬的商人階層在為身份迷失的國人提供現實的道德示范,有趣的是,即使如此,他們也依舊會落下為人指摘的口實—人們仍然無法接受富裕階層被樹為道德楷模,盡管這樣的贊許足夠短暫。
馮東川:公共衛生事件考驗公民責任
如果單純以“經濟”角度來審視候選人馮東川,他顯然不足以入選。在2008年7月份之前,他還只是徐州市兒童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但自7月份他連續收治7名腎結石、腎功能衰竭患兒開始,他的生活從此改變,這位面容清秀的年青人,以他的勇敢和職業精神把積弊已久的中國乳品行業釘上了歷史恥辱柱,而“三鹿奶粉事件”作為中國食品安全史上極其丑陋的標志性事件,也將從反面對中國食品安全制度之改進起到重大推動作用,作為這一事件的親歷者和直接推動人,馮東川將被后人銘記。
在一個難以對國家作出直接評價的年代,“經濟”無疑是最好的隱喻之詞。顯然,此次經濟人物的評選已脫離了狹隘的經濟范疇,如果它想作出最好的隱喻,它就需要告訴世人,一個國家的動人之處不只是經濟的增長和強大的國體,它還需要有對生命的重視和尊重。
厲以寧:被誤解,仍前行
這似乎又是一個規則被打亂的時代,在人們享受話語自由的同時,也衍生出了足夠多的語言暴力,學術上的討論和質疑已變成無端的謾罵,年近八旬的老人厲以寧依舊在承受著。
在歷屆年度經濟人物候選人中,經濟學家總顯得身份獨特,他們也因此備受爭議,從老一輩的吳敬璉,到新生代的張維迎,學者跟媒體的過多接觸,往往被視為知識分子和資本或者是權力的結合,這種質疑的“精神”,延續到這一年的候選人厲以寧和林毅夫兩位經濟學家身上,好事者甚至樂意收集他們的觀點,用以佐證他們的思想已不再獨立,比如,“在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驚小怪”,“腐敗是改革的成本”,雖然這是在缺乏上下文環境的斷章取義,但即便如此,除去聽者對直指病癥的不適應,單從觀點的判斷上,這依然顯示出作為經濟學家的睿智和勇氣。
“探索”這個關鍵詞之于厲老非常貼切,特別是對于一個不適應“劇變”的國家來說,這種孜孜不倦的激情尤顯珍貴。厲曾是市場經濟的布道者,人們為了揶揄他而給他取了個“厲股份”的綽號,但直到現在,他依舊在為自己的立場和這個世界抗爭,在承受誤解和壓力的同時,源源不斷地為這個國家提供觀念。
他曾目睹過這個國家的混亂和新生,他也曾因為對制度的質疑而飽受折磨,但很顯然,這個國家終究要變好,他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就是為這個不甚成熟、顛簸前行的國家匡正方向。對照央視在此屆評選中想要傳達的信號—2008作為改革開放30周年,不僅要關注當年的經濟走向,更要預見中國經濟若干年后的發展方向—厲以寧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