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福林
統籌城鄉發展,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任務。從現實需要看,新階段統籌城鄉發展至少有三大任務:一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二是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發展現代農業;三是加大農村公共服務投入,刺激和擴大農村消費需求。這三大任務在相當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程度。
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應充分發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縮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中的作用。2007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已達到3.33∶1。若把基本公共服務包括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因素考慮在內,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收入差距高達5—6倍。據此估算,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對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收入差距的影響度在30%—40%左右。有研究表明,農村家庭主要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貧困發生風險就可以降低12.9%;家庭非農收入比重每增加1個百分點,貧困發生率就可以降低3.2%。這說明,教育投入對于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是極為重要的。新階段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需要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發展現代農業與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于勞動力素質的提高。而現實情況是,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不足制約了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在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為加速推進工業化,長期實行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體制和政策,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主要不是依靠公共財政,而是依靠農民自己,由此造成了城鄉居民基本權利和發展機會的不平等,直接制約了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城鄉二元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尚未根本改變,加之地方政府尤其是鄉鎮政府缺乏相應的財力,造成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影響著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根據農業部的統計,2007年全國農村勞動力的文盲率為6.3%,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占70%以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所占比重僅為16.8%,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8年。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的這種狀況,制約了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政府的公共支出更多地投向農村教育和科技培訓。
擴大農村消費需求與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國7億多農村人口的消費需求潛力巨大。這個潛力的充分釋放,將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近30年來,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率從最高點1983年的32.3%下降到最低點2007年的9.1%,下降了23個百分點。在居民消費總額中,農村居民消費所占比重從1978年的62.1%下降到2007年的25.6%,下降了近37個百分點。這種情況與城市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有關,更重要的是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不足抑制了農村居民的消費欲望。當前,刺激消費、擴大內需,需要充分估計基本公共服務投入的重大作用。基本公共服務能夠增強廣大社會成員的經濟安全感和消費預期,發揮巨大的刺激消費、拉動消費需求的潛在作用。因此,從刺激消費和保持中長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客觀要求出發,應當逐步把擴大內需的投資重點轉到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來。
人民日報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