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該專項基金支持的第一個項目何時能夠啟動?
Edwin戴:依靠中國政府新能源和環保的新政策,我希望通過基金會將公司的技術帶到環境比較惡劣、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來改善環境,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們已經和云南省政府接洽,希望能夠在那里落實我們的第一個項目。
記者:這個項目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Edwin戴:我們將提供小型的生物質氣化發電機組,功率為200千瓦,每年運轉7000小時,這將能夠供應1000戶家庭的生活用電。它的最大供電量是140萬千瓦時,最大供氣量是430萬立方米。我們可以按照當地的需求來設置和配置供電/供氣的比例。這樣的發電機組每年需要約2240噸廢棄物(1.6公斤廢棄物可發電1千瓦時)供應其運轉。資金投入約200萬元人民幣。
記者:用于支持該項目的資金主要從哪里來?
Edwin戴:我希望基金會每年能提供3臺類似的發電機組,我們會組織有關的募捐活動,呼吁中國人、中國企業乃至全球華人來參與這項公益項目。比如我們于2008年12月17日在上海舉辦的“綠色手套”慈善高爾夫球賽,就有新加坡和香港的朋友參與和捐款。在未來,我們也會帶領基金會到其他國家籌款。
記者:“百村送光明工程”對于普通農民來說,意味著什么?他們能從中得到什么?
Edwin戴:環保、節能、減排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公益基金”的目標。保護環境的最佳途徑,我認為就是把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中國的城市發展非常迅速,相比之下,農村的發展相對緩慢,仍然有“煙囪冒黑煙”的現象。創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公益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結合我公司的技術和設備來改善環境,同時實現“百村送光明”。這樣一來,老百姓也更能夠真切地體會到環保所帶來的好處與利益。
小秸稈的大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全社會的關注,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國的環境問題直接關系到我國在世界的影響和聲譽。如何有效保護自然生態,又促使中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是當前我國面臨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的生物質產量居世界前列。單單是農作廢棄物就有近7億噸。但其中除了很少的部分是用于飼料,大部分被燒掉或丟棄,不僅浪費資源,還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
與此同時,石化能源的生態代價和經濟代價越來越高。在能源危機步步緊逼的大環境下,尋求替代能源特別是生物質能的開發和利用已顯得刻不容緩。生物質能是全世界共同的發展方向,在替代能源發展備受重視的大背景下,普通的農作物秸稈也被賦予了重大的商業意義。
秸稈供(熱)電技術一旦示范成功,可將我國大量剩余農作物秸稈轉化為生物質能源,成為重大的支農和節能環保項目,將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和重大的社會經濟意義,而這正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專項公益基金”設立的初衷。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