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月13日電 針對近日海外媒體的相關報道,銀監會13日表示,2009年將繼續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嚴格控制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堅持準確分類、充足撥備、資本充足,堅持風險管理必須到位。
近日有海外媒體報道稱,銀監會將放棄降低不良貸款比率及余額的目標等。銀監會表示,這是有關媒體曲解了部分銀監會重要信息并錯誤地公開發表。
惠譽認為中資行
面臨資產質量壓力
本報訊 “中資銀行的資產質量將不可避免地受到經濟環境顯著惡化和借款人財務緊張造成的影響。同時,由于中國貸款發放和分類的特點可能大幅推遲資產質量問題顯現在財務數據中的時點,因此資產質量下滑反映在貸款質量數據上所需的時間可能比預計的要長。”昨日,惠譽評級在一篇題為《中資銀行:資產質量因信用周期轉換而面臨壓力》的特別報告中如是說。
在這篇特別報告中,惠譽指出信用風險仍然是威脅中資銀行安全和穩健的最主要因素,惠譽同時在報告中論述了未來銀行信用損失的敞口可能被低估的程度。報告主要圍繞三個主題展開:貸款分類和預期損失模型的弱點;隱性信用風險的上升;貸款抵質押品和擔?煽慷鹊牟淮_定性。
惠譽評級金融機構評級部高級董事朱夏蓮認為:“上述因素綜合作用,可能會導致中資銀行信用風險敞口的大范圍低估,從而使得資本金的風險暴露程度高于表面狀況!
惠譽強調,隨著近幾年不良貸款率下降,貸款損失計提上升,以及大量的資本融資,大型中資銀行的財務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目前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和資本金水平雖然已經高于銀行改革重組時期的水平,但仍可能較樂觀地估計了中資銀行在經濟下行周期所能承受的資產質量惡化的程度。朱女士說:“展望2009年和2010年,中資銀行的信用損失敞口無疑會上升,但是究竟何時以及如何在財務數據中得到體現,目前尚不能肯定!
朱女士認為:“基于上述原因,未來幾個月需要透過一些基本比率,更加多地關注有關資產質量的其他硬性和軟性指標,全面地看待中資銀行目前所面臨的信用狀況。自商業化改革以來,中資銀行定期報告的準確性第一次經歷實際檢驗,因此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仍然是關鍵問題。”(潘 霓)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