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可新
盡管國際油價一直在低位徘徊,中國國內關于“逢低吸儲原油”的討論日趨熱鬧,國家最大的原油儲備庫也于去年底開始注油,但昨日中國海關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去年12月,中國進口原油為1437萬噸(約相當于350萬桶/天),比全年最低的11月僅增長7.6%,與進口量最大的3月相比,下降幅度達到17%。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月中國的成品油出口量達到201萬噸,環比增速達到58.3%,同比增速更是高達66.1%。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震認為,原油進口量增速放緩主要是受到需求疲弱的影響。在外需減少、內需不振的形勢下,我國電力、鋼鐵、有色、化工、汽車等支柱性產業均呈下滑態勢,外貿出口嚴重萎縮,能源需求增長明顯減少。
而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童莉霞透露,建設中的石油戰略儲備油庫已陸續注油完畢,現在真想“逢低儲油”,也已經“無庫可儲”了。
另一個可能影響海關統計數據的因素可能是從下訂單到現貨交割之間的時間差。
在王震看來,推高成品油出口大幅激增的原因有三。首先,中國的成品油價費改革在去年12月初即被釋放出來,出于降價預期,許多商業油庫基本騰空以待降價后再注油,這導致社會上成品油存貨集中到兩大巨頭的成品油庫中,出現了相當嚴重的“憋庫”現象,出口成為消化庫存壓力的最好方式。
其次,去年年中由于“油荒”和“保奧運”的需求,中國正常的成品油出口基本上停滯了,目前的增長是一種正常的市場回歸。
最后,兩大巨頭對于將成品油出口到價格更高的周邊國家和地區也更有動力。
除此之外,成品油出口大幅上升還可能與走私活動有關。童莉霞表示,在成品油降價之前,中國國內的成品油價比一些發達國家還要高,這為走私活動創造了盈利空間。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