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 高福廷
30年前的高考,給我們這代人提供了實現理想的難得機遇,也徹底改變了我們的人生道路;30年來,我們又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最能深刻體驗國家30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取得的巨大成績。
作為當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最大受益者的代表之一,我從當年一個上山下鄉的知青,成為現在一所國家重點大學的校領導,回顧30年來的點點滴滴,我深切體會到:我們所取得的成績與進步,都離不開國家恢復高考的英明決策,離不開國家改革開放為我們創造的環境和機遇。
當年有一首歌唱道:“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艱苦哪安家”。這是我們這代人最樸實、最真摯的信念和人生選擇。1974年,我高中畢業,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我就打起行包到內蒙古土默特左旗插隊,去“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1977年,恢復高考,我從農村考入北方交通大學(后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1982年2月,我大學畢業,當時計算機在我國剛剛發展,計算機專業的人才急缺,發展前景無限。我作為計算機專業的首屆畢業生,自愿報名到企業工作,夢想將來成為一名計算機方面的專家。但學校領導希望我留校工作,并要改行從事黨政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在進行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我放棄了計算機專業去當了一名學生干部。30年來,我一直在學校工作,在很多崗位鍛煉,逐步成長。“聽黨的話,跟黨走,個人利益放后頭”,在現代青年人看來,可能覺得這樣沒有個性,像是在喊口號,但那時的我們,把它當作人生的目標和精神力量,而且有著深刻的內涵。就是在這種最純樸的信念和追求鼓舞下,30 年我一路走來,從未后悔。
30 年來,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生活富裕,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30年里,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積累了極其寶貴的經驗。在這30年里,高等教育從弱到強,逐步實現大眾化,中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教育大國。拿我所在的北京交通大學來說,30年來,北京交大規模不斷擴大,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尤其是在思想觀念、機制體制、政策措施等方面發生了根本變化。在北京交大,教師職稱不再是終身制,“鐵飯碗”變成了“泥飯碗”,身份管理變成了崗位管理,招生就業由統包統分變成了自費自主……30年的發展,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可以說,北京交大這么多年來發展取得的成績,歸功于改革。
我們這代人是幸運的,趕上了國家恢復高考的好機會,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趕上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好政策。所以,我們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不斷拼搏,不懈奮斗,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已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干和領導者。總結他們成功的秘訣,每個人都會總結出不同的奮斗經歷、體會和經驗,但他們成功的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去奮斗,把平凡的小事用心去做,認真把握每一次機遇。我從一個普通人成長為高等院校的領導,總結成功的秘訣,我認為就是腳踏實地,無論做事還是做人,都是如此。改革開放30年,很多事物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不應改變的是我們的開拓精神和良好品格。在新的形勢下,這種精神和品格仍將指引我們大步向前。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