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汝鑒
適應保增長保就業的需求,加快發展約占我國經濟總量50%、占每年新增就業85%和存量就業75%的中小企業信貸就有著異乎尋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面對明年依然嚴峻的經濟和就業形勢,重視和拓展小企業信貸市場勢在必行。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都有著清醒的認識,采取了切切實實的舉措。如去年12月13日,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提出:“最重要的是保發展的時候,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對符合國家發展結構的產業,應當保,但這些企業不一定是大企業,有的是小企業。”
劉明康的這一判斷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如何正確看待小企業信貸市場?
筆者以為,在當前新形勢下,要順利推進小企業信貸市場的發展,就必須注意探索和解決有關的認識和實踐問題。
注意細分中小企業信貸市場。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但實踐證明,中小企業貸款難,實質上是小企業貸款難。我們應當把中型企業與小型企業區分開來,深入觀察,拿出不同的對策來。如在去年信貸緊縮的上半年,廣東省中型企業貸款余額6409.2億元,同比增長29.8%;而小型企業貸款余額3831.91億元,同比下降4.6%。
注意解決小企業信貸結構轉型問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以出口加工和傳統制造業企業居多,在外需已經大幅放緩的情況下,這些企業生存十分困難,小企業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在中央提出大力拉動內需的今天,金融機構應借此時機,加大對服務業中的小企業的支持。在這方面,國內銀行業已有成功的先行者。如深圳平安銀行將中小企業業務作為繼信用卡業務之后的第二個戰略支點,并在開展中小企業貸款業務時,眼光并不局限于行業龍頭的中小企業,還將觸角伸向廣告公司、洗衣店、零售商店、餐廳等服務業中的微小企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實際上,針對小企業缺少抵押、質押、財務報表不規范、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高倒閉率等自身存在的問題,為做到既能防范信貸風險,又能加快小企業信貸發展,近年來,我國的國有控股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都已進行了各種有益的探索。試舉幾例:
建設銀行借鑒東南亞經驗,開展“信貸工廠”模式操作的小企業經營中心建設,將建成80家。占建行全國小企業貸款三分之一的建行浙江省分行,去年上半年的小企業貸款增幅達16.8%,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99%。
去年,招商銀行針對小企業貸款“快而零散”的特點,成立了小企業信貸中心;去年12月4日,獲得銀監會頒發的金融許可證,成為國內第一家專門從事小企業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這一中心的審貸機制與流程、貸款批準時間、產品設計和員工管理、激勵機制都與適應大、中企業的現有銀行體制大為不同。據此,招行行長馬蔚華認為:“作為中小銀行,發展小企業信貸業務是招行業務轉型的方向之一。”
去年確立了“做小、做近”小企業貸款經營策略的浙商銀行加快了小企業信貸創新步伐,推出了“橋隧模式”———銀行、擔保公司、風險投資、中小企業四方之間的擔保與再擔保模式;發行了中小企業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成為國內首家也是惟一一家開展這方面試點的金融機構。
今年,中國銀行業將迎來一場從未有過的挑戰:宏觀經濟的下滑將進一步加大信貸風險;央行的不斷降息,將縮小商業銀行的利差,降低經營效益。在此困難之時,重視并拓展中小企業信貸市場,將有助于金融機構有效調整自身的信貸結構,提高經營效益。交通銀行已經提出,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比市場的貸款利率高出很多,對全行未來的利潤增長有重要貢獻,即使在目前情況下,交行也會加快發展該業務。民生銀行宣布,到2011年,中小企業金融業務要成為民生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
正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所言,“目前,經濟周期的考驗已經開始了”。在中國經濟開始下行之際,支持小企業將是在當前宏觀調控之下,調整自身信貸結構尤其是客戶結構的最佳機遇。由于資本市場的發展,銀行目前的大企業、大集團客戶融資需求將逐步由上市和債券發行來滿足,中小企業將逐步成為商業銀行主要的穩定的客戶群體———這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現在,這一發展趨勢已經為眾多的金融機構所認同。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就認為:“小企業是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是我們競爭發展的戰略領域,要在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中保持小企業信貸業務健康發展。”招商銀行已經作出計劃,2009年,將新增貸款的40%以上投向中小企業。
早在去年8、9月份,眾多商業銀行就已經加大了對中小企業信貸的投放。據統計,到10月末,我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1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占各項貸款余額的38.4%,占全部工業企業貸款余額的52.8%。
在寒意襲人的冬末,人們已經開始感受到了2009年小企業信貸的春之氣息。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