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會報道
從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增值稅從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型。專家指出,這項高達1200億元的減稅計劃,從稅制層面改變了企業的激勵機制,企業的行為將發生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積極變化。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指出,財政為此少收的1200億元,是用于支持企業購買新設備來進行產品升級,將起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確定了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和總體要求,即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
其實,近年來國家為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出的引導激勵政策一直沒有間斷,但這種產業結構的調整卻更多地表現為政策的主導,企業的積極性并不特別鮮明。那么,在金融危機下的企業,會不會因為生存環境的惡化反而激發出更強的主動性呢?2009年,產業結構的調整,能否實現由被動向主動的轉換?
“無疑,這是一個結構調整的契機。”貴陽邁林鉆探工具制造有限公司黃建萍副總經理2008年12月28日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對于以對外出口為主的鉆探工具公司來說,此次金融危機無疑將是一次企業結構調整的絕好契機。
黃建萍告訴記者,金融危機之前,歐美采購企業的資金比較富裕,在設備的采購上可以考慮花費較多的資金,這樣,中國產品的低價優勢并不太明顯,同時,歐美企業在采購時會狠狠壓價,這讓投入大量研發資金、主打自己品牌、走中高端路線的中國企業處境非常艱難。
此次金融危機發生之后,歐美制造業衰退,針對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減退,同時,歐美采購企業資金的減少讓中國產品的低價優勢變得更加明顯,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變得更為搶手,企業處境變好。
這樣的趨勢,就有利于企業走自主研發、發展獨立品牌的高科技道路,從而進一步使產業結構得到優化。黃建萍指出,如今的產業結構調整,已經不是單單靠國家的政策調整來指揮,企業本身已經主動地去分析市場的需求,從而長遠地規劃企業的發展。
與黃建萍觀點相同,紫金國際礦業有限公司業務部副經理張宇輝2008年12月28日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企業肯定會主動參與產業結構的調整。
張宇輝告訴記者,目前企業的危機感非常強,大家都意識到,不主動調整肯定會被淘汰。
張宇輝指出,這種調整包括企業內部的結構調整,也同時包括企業間的調整。在企業內部,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更有話語權,肯定也更主動,因為調整必然涉及到資金的問題,龍頭企業有更強大的資金力量,承受能力更強,而中小企業資金力量相對薄弱,更有一些企業本身的負債率相對較高,本身就已經在維持運行的狀態,再去主動調整有難度。因此,運行狀況較好的、資金鏈較好的行業龍頭調整的主動性會表現得更強;在企業之間,會有更多的并購和整合出現,通過并購和整合淘汰生產力較低的企業,從而完成產業結構的調整。
張宇輝指出,在這樣一個時期,國家的政策引導和企業的自發需要已經達成默契,從而有可能使產業結構完成主動調整,但是,這個調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正如張宇輝所言,我國經濟結構問題是一個長期形成的問題,因此,其調整必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2008年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受國務院委托在做《關于“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情況的報告》時表示,我國的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和要素投入結構中的突出問題依然存在。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結構失衡,經濟增長過于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工業帶動以及物質資源和簡單勞動投入帶動的局面沒有根本扭轉。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