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通榆鎮一養豬戶錢先生,使用大北農的全價飼料飼養的豬屠宰后發現黃膘肉,于是懷疑飼料出現了問題。
據了解,正常豬的脂肪應為白色,有些商品豬屠宰后見到脂肪呈淡黃色或黃色,這種豬肉稱為黃膘肉。黃膘肉脂肪除呈黃色外,且松軟不堅實,有時有異常腥味,外觀性差,失去了經濟價值,食用亦可能致癌。豬產生黃膘肉的原因,一是由于黃疸病所致。食用黃疸病豬肉可致癌,國家是嚴禁上市的,患此病的豬及肉品一經發現,均作銷毀處理;二是由于飼喂某些飼料而引起黃色素過多沉積。如常喂新鮮魚屑、蠶蛹易使脂肪變黃,且有異常腥味;大量飼喂南瓜,也易形成黃脂肪;肥育后期大量飼喂玉米、米糠、豆餅等,脂肪也多少帶有黃色。此豬肉雖然可食用,但降低了豬肉的商品價值。
錢先生稱,他今年養了160頭豬崽,一直是用大北農的全價飼料進行喂養,結果豬比正常時間晚了2個月才出欄,而且大豬屠宰后發現黃膘肉,導致部分豬款無法追回,并遭到客戶的索賠。錢先生表示,辛辛苦苦飼養的豬不但沒有給自己帶來財富,還因為“黃膘肉”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于是對“黃膘肉”出現的原因進行了調查,發現僅濱海縣就有6家養豬戶用大北農飼料飼養的豬在屠宰后也出現了黃膘肉,因此將罪魁禍首鎖向為“大北農飼料”。
在得知錢先生的豬出現黃膘肉后,宿遷大北農飼料有限責任公司的閆先生表示,公司已經派出技術服務部經理、養豬專家、高級獸醫師施先生到現場進行調查處理。錢先生飼養的160頭豬,一直使用的是他們公司的昌農仔豬和中豬配合飼料。根據現場掌握的情況和手記的資料,無法確認導致黃膘肉現象出現的原因。隨后,公司積極配合濱海縣林木漁業局將錢先生飼喂的飼料進行封存并送往農業部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南京)檢測,所采樣品經檢驗“黃曲霉毒素B1”符合《飼料衛生標準》BG130789-2001規定的要求。針對黃膘肉問題,施先生解釋,能引起黃膘肉的原因相當復雜,除了飼料因素外,氣候反常、豬的品種差、寄生蟲及附紅體等疾病也會導致黃膘肉的出現。
針對出欄晚的問題,宿遷大北農飼料有限責任公司的解釋是,豬的品種不好。根據閆先生反饋的信息,錢先生飼養的豬屬當地的土二元雜交豬,品種較差所以生長較慢,這與飼料質量沒有必然的聯系,在濱海有用同樣飼料飼養外三元品種160天就出欄的記錄。
錢先生透露,僅濱海縣就有6家養豬戶用大北農飼料飼養的豬在屠宰后也出現了黃膘肉。圖為錢先生提供的由他和其他養豬戶所寫的證明書,主要是說他們的豬在吃了大北農的飼料后出現了黃膘肉。
對宿遷大北農飼料有限責任公司的解釋,錢先生感到憤怒并質疑,這檢測報告能證明自己飼養的豬從小到大所吃的飼料都沒有問題?錢先生還表示,他曾向大北農提出現場屠宰豬并把豬肉送到縣有關權威部門封存便于以后檢驗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絕,大北農還曾召回部分養豬戶的飼料。如果飼料沒有問題,對方為何拒絕現場檢驗?為何要召回?錢先生還透露,曾有兩位大北農員工收購了他家剩下的無人問津的豬回去,說做下試驗看改變飼料后能否消除黃膘的現象。但幾個月過去了,對方還沒有回復任何結果。
最后,錢先生表示,如果大北農不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將訴諸于法律。
本網站將繼續關注事件的發展。
相關鏈接:
“黃膘肉”的危害
“黃膘肉”是含有病毒的豬肉,主要特征是肉膘(肥肉)呈黃色。其所含病毒危害人體健康,國家一直禁止銷售此種豬肉。
“黃膘肉”分“草黃肉”和“膽黃肉”兩種。“草黃肉”的肉膘黃色一般較淡,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黃色會慢慢褪去。“草黃肉”毒性較小,經過簡單加工處理即可食用。
“膽黃肉”肉膘上的黃色較重,肉腱及骨髓處也呈黃色。它是因豬肉自身含有鉤端螺體病毒而產生的,毒性相當大。食用此肉后,輕者會出現高燒、腹痛、腹瀉、耳鳴等癥狀,重者則會染上肝炎,甚至雙目失明。這種豬肉絕對不能食用,只能作焚化處理。
防止黃膘肉出現的措施
⑴如長期飼喂魚粉、魚肝油下腳料、蠶蛹粕等含多量不飽和脂肪酸飼料時,要控制飼喂量,一般一天不得超過100~250克,并在宰前2個月停喂。⑵蕪青、南瓜、紫云英、胡蘿卜等含天然色素飼料,要多種飼料搭配飼喂,避免單一飼喂,在育肥后期最好不喂或少喂。⑶在豬育肥后期應盡量少喂米糠、玉米、豆餅、亞麻餅等含不飽和脂肪酸高的飼料,在宰前兩個月應改換含不飽和脂肪酸低的飼料,可防止形成軟脂。⑷原則上不宜喂剩菜飯泔水下腳料,如確需利用,應在宰前2個月改換其他含不飽和脂肪酸低的飼料。⑸在新鮮青飼料缺乏時,應定期補喂,含維生素E多的飼料,如禾本科的種子胚芽(小麥胚芽等)。另外可以按每千克日糧補加維生素E11國際單位。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