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北京報道
日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相關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全球經濟發展放緩對中國物流業的影響,正在從進出口相關行業向產業鏈上游傳導,從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地區傳導,預計明年第二、第三季度會更加明顯。同時,物流業的巨大發展機遇也在形成。
“跌宕起伏”的一年
2008年是中國物流發展不平凡的一年。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2008年前三季度,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增長26.7%,物流業增加值增長16.8%,物流業PMI指數2008年以來保持55%以上平均值,但11月單月經營活動狀況為37.6%,同比環比降幅均達到兩位數,為歷史最低。
專家預計,2008年第四季度行業統計數據會出現大幅回落。與此同時,社會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8.3%,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但已經出現了需求、效益和投資趨緩的跡象。
聯合會最近做的一些調研表明,2008年前三季度,我國貨運周轉量回落 8.5個百分點,集裝箱吞吐量回落8個百分點。2008 年 7月份以來,發往長三角、珠三角的貨物較往年減少了四成左右。市場價格波動也較為明顯。雖然運輸成本還在上升,但由于貨量減少,運力相對過剩,公路運價只能維持在較低的水平。海運業運價“跳水”,甚至出現了“零租金”現象。一些物流企業經營出現了困難,遇到了市場萎縮、資金短缺、效益下滑的問題。大型物流企業利潤普遍下降,有的已出現虧損。有的地區中小物流企業甚至退出市場。
“后續影響目前也還在發展。”中國PMI分析小組秘書處主任、中國物流信息中心數據合作項目經理于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反映后續需求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2008年11月已跌至38.8%(該指數50%以上表示增長,以下表示收縮),尤其是出口訂單指數已降到30%以下,為2005年我國PMI指數建立以來的最低水平。非制造業PMI指數2008年11月份也回落到50%以下,為45.4%。特別是反映物流行業經營活動狀況的指數11月份明顯下降,這些,都預示著2009年開年物流企業經營帶來了將有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拉內需”支撐物流“快發展”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具有較強的綜合國力和內生性需求。到2010年底投資4萬億元拉動內需的措施,也會轉化為新的物流需求。
在大田集團董事長王樹生看來,今后的一段時期內國際貨運代理將面臨業務萎縮局面,因此開拓國內空運市場,將是貨運代理企業最重要的維持平衡,爭取增長的關鍵。而公路運輸業由于受到制造業訂單下滑的影響,肯定面臨業務下滑的威脅,但是這正是行業洗牌的時機。業務模式良好的企業,將能夠收購兼并專線公司,形成覆蓋全國的網絡,為客戶提供優質準時地配送服務。
“但是,興建大型網絡的關鍵一是技術,二是資金。”王樹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現在爭取國際基金公司的努力可能很難收獲成果,但是應該積極爭取國家4萬億投資中的一部份,作為貼息貸款支持大型物流企業發展。”
展望2009年,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何輝估計,由于多種保障措施的出臺和業態的穩定,物流業全年總額增速水平能夠保持在在20%左右,全年增加值保持在13%以上。2009年將出臺更多政策扶持產業發展,全年依舊能夠維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由于物流行業的基礎性,其發展如果不能保持一定水平,將不足以支持8%以上的增速。
由于物流業和制造業、流通業一直是融合滲透、聯動發展。因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陸江建議,2009年,物流企業之間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合作共贏。以整個物流行業攜手、協商、協作、協助的精神來“抱團取暖”,共渡時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