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的貨幣政策遭遇了國內外經濟“冰火兩重天”的嚴峻考驗,管理層依靠靈活敏捷迅速的政策轉向來應對局勢的突變。
一般認為,宏觀調控的關鍵是把握經濟增長速度問題。發展太快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環境污染等惡疾就冒出來;發展太慢甚至出現深度下滑。今年的宏觀調控一年三變,從去年的“穩健”轉為“從緊”后,又再次改變為“適度寬松”。直到今年9月中旬,貨幣政策還探求如何在控通脹與促增長之間獲得平衡,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消除了這種糾結,貨幣政策隨即也開始松動。
在過去的一年,利率、匯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四大貨幣政策的調控手段輪番上陣,總能在適當的時候向市場釋放出強烈的政策信號。經濟過熱的上半年,CPI連續7個月頑固地保持在7%以上,最高沖至8.7%。而央行果斷地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才使得CPI在四季度逐步降溫,11月僅為2.4%。然而伴隨著一系列宏觀數據的惡化,人們驚恐地發現通貨緊縮尾隨而來。央行6年來都沒有動用的“降息”政策,在過去的3個月中頻繁現身,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與“降息”一起成為央行救市的常規組合拳。
受金融危機影響,外需萎縮也十分厲害。拉動我國經濟增長最有力的一輛馬車“出口”突然熄火了,許多出口依賴型企業命懸一線。而人民幣在上半年仍義無反顧地猛升。12月初,人民幣兌美元現匯價格連續“四跌停”,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空前膨脹。但自美聯儲實行“零利率”以后,人民幣重拾升勢,通過貶值來刺激出口的幻想化為了泡影。
2008年,貨幣政策成為觸動人們敏感神經的熱點。2009年,許多人悲觀地認為,可能會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最難熬的一年。因此不難預料,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主旋律,譜出更精彩的樂曲。黃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