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中國金融結構的三十年變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9:00  保監會網站

  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計劃經濟中金融資產的特點是中國的金融資產只有銀行存款、貸款和現金。銀行信貸是實物經濟的附屬物,商業信用、消費信用甚至國家信用均被停止運用。改革開放之后,銀行和信用的作用逐步受到重視,金融工作逐漸擺脫財政的附屬地位,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信用關系從單一銀行信用逐步恢復到國家信用、商業信用、銀行信用、消費信用并存的局面;金融機構由單一銀行機構逐步建立起遍及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和各類金融中介業務的多種所有制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金融資產從簡單的現鈔、存款、貸款逐漸擴展到有價證券、保單、期貨、外匯資產等在內的多種金融資產。信貸結構的變化:從國營企業擴展到非國有企業1978年之前,銀行信貸的投放領域非常狹窄,主要是流動資金貸款。1979年10月鄧小平在中共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對投資小、見效快的企業,要采取不用財政撥款,而用銀行貸款的辦法,很多廠,只需要幾千元或幾萬元、十幾萬元的錢,就能解決問題!毙∑酵镜倪@個講話對銀行突破只貸流動資金的禁錮起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從1979年開始,由中國人民建設銀行開始在輕工、紡織、鐵路、交通、旅游等部門試行基本建設貸款,效果較好。1980年,為了盡快把輕工、紡織工業搞上去,國務院批準了國家經委等7部委《關于請批準輕工、紡織工業中短期專項貸款試行辦法的報告》,提出對輕紡工業發放人民幣中短期貸款和外匯貸款的辦法,并對運用這些貸款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和集體企業在還貸時給予稅收優惠。1981年起,國家對實行獨立核算、有還款能力的企業單位的基本建設投資實行撥款改貸款。在固定資產投資由撥款改為貸款之后,國營企業的流動資金也轉變為銀行統一管理。1979年以前,國營企業實現的利潤80%以上集中于財政;此后隨著企業自主權的擴大,到1986年,財政集中的比例下降為40%。生產的快速發展和財政財力的下降,使得財政很難滿足國營企業的資金需求。于是在1983年,國務院同意并批準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國營企業流動資金改由人民銀行統一管理的報告》。銀行統管國營企業流動資金的本意是利用利率杠桿促進企業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利用率;并讓銀行根據企業的產品銷售和生產情況,使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安排保持合理比例。但實踐的結果是銀行統包了國營企業的流動資金供應。在以后的幾年中,國營企業的資產負債比例迅速提高,據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提供的資料顯示,1980年國有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僅為18.7%,其中流動資產的負債比率為48.7%;而到1994年,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比率為67.9%,其中中型工業企業和小型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5.7%和74.2%。此后甚至出現過100%用銀行貸款建成的企業,天津大無縫鋼鐵公司即是典型案例。在銀行信貸支持國營企業發展的同時,國家也開始鼓勵銀行、信用社向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發放貸款,生產國家急需的輕工業品。此后銀行又陸續對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發放貸款,進一步促進了非國有企業的發展。信貸理念的突破,以及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使存貸款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80年以后,隨著信貸領域的擴展和信貸的增長,銀行存款余額穩定地高于每年的財政收入;并且,1989年以后,銀行每年新增存款也高于當年財政總收入,金融在國民經濟領域的影響力逐漸大于財政對經濟的影響。同時,財政存款在總存款中的比重也不斷下降,而企業存款的比重不斷上升。當銀行信貸進入生產領域,特別是固定資產領域后,貸款結構中商業貸款的比重逐漸下降,而工業貸款的比重逐漸上升,在1987年超過商業貸款。金融機構的多元化:多種金融機構共同發展改革開放之前,在改造私營金融業過程中,把所有的金融機構統一為全民所有的一家大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經濟體制改革對金融體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放松金融管制,實現金融機構和籌資渠道的多樣化。為增強銀行體系的活力,人民銀行除加強對國家專業銀行的改革、管理,還一直在積極地推動綜合性、股份制銀行的發展,恢復了交通銀行,批準成立了中信實業銀行等多家股份制銀行。對城市信用社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人民銀行一般采取指導性計劃管理,為非國營企業的發展和計劃外生產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空間。為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一些城市設立了城市信用社,1986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暫行規定》,將城市信用社定性為群眾性合作組織,并對在此之前成立的各種類似金融組織加以規范整頓,在人民銀行監管下開展信貸活動。當時的信用社規模都非常小,其貸款對象主要是街道集體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也有一些國營、私營企業向其貸款。計劃外融通資金的需求為信托投資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機遇。1979年,當鄧小平同志請榮毅仁先生出山為中國經濟做些貢獻時,榮先生選擇了組建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簡稱中信公司)的道路。為了增加金融的靈活性,1980年中國人民銀行允許各分支行開展信托業務,受理企業、機關委托,辦理信托存款、信托貸款、投資等業務。信托為企業和政府開辟了一條計劃外獲取資金的渠道,于是在短時間內,信托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各國家專業銀行、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紛紛成立信托投資公司,最多時各類信托公司曾有近2000家。1982年,經人民銀行批準的信托公司達到620家,1988年最高時曾達到745家。從信托公司那獲取的計劃外資金絕大多數被用于擴大基本建設,因而每當經濟過熱,國家要控制基建規模時,便會對信托公司的業務加以整頓。也因為1987年制定的《信托投資管理辦法》規定的資金來源非常有限,信托公司違規吸收資金成為行業的通病。盲目地投資和不規范地吸收資金蘊藏了極大的金融風險,國家從1981年到1998年對信托公司進行過五次整頓,信托公司的機構數從最高時的745家減少到54家。信托資產在金融機構的總資產份額由1998年的3.07%下降為2006年的0.8%。信托公司一直由于主營業務定位不準而在發展上備受挫折。企業現金管理的需求催生了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在企業財務制度改革后,企業擁有了絕大部分的折舊資金和部分用于擴大再生產的發展基金,企業存款迅速增加。許多企業集團發現,單個企業在進行技術改造和固定資產投資時資金不夠用,如果將各個子公司(下屬工廠)所擁有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則可以盡快解決問題。于是,一些集團公司和大企業提出了開辦內部銀行的設想,通過內部資金集中清算和相互調劑余缺,提高資金運作效率。從成本效益考慮,每個企業或每個集團各自辦金融機構是不經濟的,但在當時,金融機構缺乏服務意識,從技術上也不具備為企業提供集中賬戶清算的手段,因而產生了為企業集團服務的財務公司。1987年5月7日,第一家財務公司“東風汽車工業財務公司”成立。財務公司一直定位于為集團內企業服務,雖然最新的財務公司管理辦法擴大了公司的營業范圍,但因其客戶群的限制,該類金融機構也遇到了挫折。1994年,國務院做出了《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了“建立一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在國務院領導下,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建立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相分離,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競爭、嚴格管理的金融市場體系”的目標。根據1994年金融體制改革的方案,中國人民銀行執行金融監管、金融宏觀調控和金融服務三項職能,擁有四項權限(貨幣發行權、資金調控權、利率調整權和金融機構市場準入權)。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以國家立法形式確定了中國人民銀行的中央銀行地位。自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后,中國金融業監管陸續進行了一系列組織結構調整和機構改革,進一步完善監管體制。1998年11月成立保監會,對保險業實行專業監管;2003年,銀行業監管職能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離出來,成立了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至此,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的職能轉換為金融穩定、金融宏觀調控和金融服務,以間接調控為主的宏觀金融調控體系基本確立;金融監管職能進一步調整,分業監管體系初步形成。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金融機構紛紛建立和快速成長,金融產業結構進一步多元化。1994年成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分離了政策性金融與商業金融。國家專業銀行逐漸打破專業分工的界限,明確其商業銀行性質,按市場化原則改革并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建立了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包括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在內的多層次商業銀行體系。證券業和保險業迅速發展,新組建和重組了一批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新成立了許多期貨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同時,金融業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一方面,外資金融機構的數量持續增長,種類逐漸增多,包括引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另一方面,中資海外金融機構的數量與種類也得到適度增長。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9797家,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5家國有或國家控股大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13家城市商業銀行,78家城市信用社,19348家農村信用社,13家農村商業銀行,80家農村合作銀行,1家郵政儲蓄銀行,54家信托公司,70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6家金融租賃公司,以及14家外資法人金融機構。共有證券公司108家,基金管理公司57家,期貨經紀公司193家,期貨經營機構97家,證券投資咨詢機構105家,證券登記公司3家,證券期貨交易所5個。共有保險控股集團6家,財險公司39家,壽險公司53家,再保險公司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9家,保險代理機構1684家,保險經紀機構319家,保險公估機構258家。金融資產的多元化:金融工具創新,資本市場發展隨著市場競爭的開展,各類金融機構比較注意金融工具的創新。商業銀行不斷推出新的存款種類,證券市場上股票、債券的種類也在增加,更重要的是多種基金證券的發行,豐富了投資者的金融資產品種。保險業近10年來發展也很快,不斷推出各種險種的保險單,日益成為各經濟主體重要的金融資產。因此,在金融機構多元化的同時,金融機構的資產也趨于多元化。金融機構的資產結構是指金融資產在金融業內各自行業之間的分布情況。與10多年前相比,中國金融資產的種類和結構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截至2006年底,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在金融資產總額中占83.29%,處于絕對優勢地位。銀行類金融機構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又處于絕對優勢。保險機構資產規模增長迅速。而其他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資產額盡管有所增長,但增幅不一,所占比重也顯著偏低。其中,證券公司資產占比僅為1.71%。貨幣性資產占金融資產的比重很大,是中國金融資產的主體。我國的金融資產結構中貨幣化資產顯著增加的原因,首先是經濟轉軌中出現了大規模的貨幣化過程,其次是中國的直接融資相比銀行信貸而言發展緩慢,致使社會資產結構以貨幣資產為主。盡管近年來直接融資發展迅速,但在整體中比重仍然偏低。在證券性資產中企業債比重較低、股票市值低于國債和金融債,這種融資格局不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上驳氖,改革開放以來資本市場的長足發展,使我國已經具備發展直接金融的基礎。建國初期,在統一金融業管理時,關閉了上海、天津等地的證券交易所,停止了除公債外的所有有價證券的發行。改革開放后,在銀行信用不斷拓展領域的同時,國家信用、商業信用和消費信用也在逐漸發展。1981年1月,國務院通過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當年7月向社會發行了48.66億元的國庫券。此后,歷年發行的國債成為我國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金融工具。當時國債的特點是期限長(10年)、不可轉讓,對企業支付較低的利息,對居民支付較高的利息,發行方式基本是行政攤派。這種方式增加了國債的發行成本,也阻礙了國債市場的發展。1988年,財政部允許國庫券在全國61個城市分兩批試行流通轉讓,奠定了國債二級市場發展的基礎,也促成了證券公司的發展。1985年,針對1984年的信貸失控和通貨膨脹形勢,人民銀行加強了信貸規?刂。為了在加強信貸控制的同時,不對在建項目造成過大沖擊,人民銀行允許沒有獲得足額貸款的在建項目發行企業債券,也允許專業銀行以高于存款利率的價格發行金融債券,以高價特種貸款的方式,貸給效益好但自有資金不足的企業。1994年以后,金融債券主要由政策性銀行面向機構投資人發行。1987年,中共十三大確定“逐步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后,多種經濟成分在中國發展速度加快。股份制先在農村突破,繼而推向城市,許多城市自發地發行股票并試辦了股票市場。1984年7月26日,第一家國營企業改制的股份公司“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其后在全國成立了許多股份公司,除向社會募集股份外,許多公司也向內部職工募集股份。但最初多為內部發行的很不規范的股票,也不能流通。自1987年9月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了規范化的股票之后,股票的發行逐漸增加和規范,成為中國金融市場上最引人注目的金融工具。1987年3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強股票、債券管理的通知》,對股票債券的行為加以規范。為增加證券的流動性,1986年下半年沈陽、上海試辦了債券和股票的轉讓業務,其后在許多城市開辦了證券的柜臺交易,進一步促進了證券公司的發展,并于1990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3日深圳交易所正式開業。1992年10月26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證券業得到快速的發展。作者:吳曉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顧問、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訂制滾動快訊,換一種方式看新聞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