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面前,我們所有的投資策略都失效了,無論是投資國內還是海外,無論投資股票、基金或是商品。”這是不久前,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總經理王鴻嬪,在上投摩根亞太基金(下稱上投QDII)成立一周年之際,給基金持有者寫的一封公開信。
在信中,王鴻嬪把上投摩根亞太QDII基金虧損的原因全部歸咎為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
彼時,上投QDII基金的凈值已經縮水六成,最多時虧損超過200億元。與其同期出海QDII基金,也大多折戟而歸。
擇時不利
去年10月22日上投QDII成立時,上證指數正值6000點高位,而上投QDII之所以成為基金史上首只申購金額突破1000億元的新基金,也是正好順應了投資者希望分散單一市場的投資風險,尋求更多的投資機會的心態。
然而事與愿違。上投所看好的亞太市場,無論是香港市場,還是韓國、印度、澳大利亞也都處于高位時點。
“選擇亞太市場,是基于我們對海外市場的長期實踐,亞太地區是所有海外市場中最具成長性的市場之一。”王鴻嬪稱。
上投QDII基金經理楊逸楓這樣描述亞太市場的前景:過去5年,A股市場所能提供的投資回報是121%;摩根斯坦利亞太市場指數的回報率大概是接近250%。如果看單一市場,在過去5年里,印度或者是印尼也漲了3倍多,韓國和新加坡的漲幅也是一倍以上。所以,把時間拉長,亞洲其他市場能交出的投資成績單,并不比中國A股市場差。”
楊逸楓只說對了一半。
事實是,今年以來,美國股指、MSCI 新興市場指數和香港恒生指數的跌幅均小于中國A股,但是QDII基金不僅沒有跑贏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摩根斯坦利綜合亞太指數),而且其業績表現與跌幅最大的A股市場上的股票型基金基本相當。
倉位之重
高位快速建倉,其后一直保持高倉位,沒有根據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及時減倉,是上投QDII基金成為凈值最低的基金QDII的主要原因。
2007年年報顯示,上投QDII股票投資倉位為91.02%。今年基金季報顯示:該基金一季度倉位為89.23%,二季度又提升到90.45%,三季度有所下降,但仍高達81.10%。
高倉位運行一直是該基金的特色,也是它巨大虧損的元兇。
如果從單只基金的單月表現看,今年10月~11月,在所有的QDII基金當中,高倉位的上投QDII跌幅最大,分別為22.47%和11.75%。而11月QDII基金凈值的平均下跌水平只有3.25%。
其他QDII表現相對較好,是由于在上半年果斷減倉,適時地減緩凈值下跌速度。數據顯示,今年6月底,華夏全球基金的股票倉位僅有56.68%,基金倉位4.51%,合計只有61.19%。而同期上投QDII的股票倉位是89.99%。
此外,行業配置過分集中也是導致上投QDII加重進一步虧損的原因之一。
2007年年末,該基金前三大重倉行業為石油天然氣及消耗燃料業、銀行業和房地產管理及開發業,持股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分別為15.73%、13.88%和12.16%,行業集中度高達45.73%。而且以上三大行業均屬于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較大的行業。因此,上投QDII凈值跑輸業績比較基準也在想象之中。
在承受了巨大的虧損壓力之后,楊逸楓意識到了這一點,降低了持股的行業集中度。
2008年三季報顯示,該基金前三大重倉行業依次為銀行業、保險業和房地產管理及開發業,持股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分別為9%、7.41%和7%,持股集中度已經下降至28.87%這一相對合理的水平。不過這樣的調整似乎比市場變化晚了半拍。
從基金三季報所表現的情況看,大部分QDII基金經理對后市仍然看法謹慎,全球經濟增長的減速是困擾著機構投資者的共同難題。
相對而言,楊逸楓的判斷比較樂觀:“盡管面臨著很大不確定性,如果全球主要國家和央行采取有效的行動,銀行市場恢復金融中介的功能,將可能引發市場一定幅度的反彈。”
在致持有人信的最后,王鴻嬪說: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是最煎熬的,或許我們還要共同忍耐一段時間,但我堅信曙光一定會出現。不論市場如何變化,長期投資、分散投資的原則都應該是我們要堅持的。
是以此為基金QDII一周年紀。
中國經營報記者: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