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者報(記者華強 梁盛)
中國不能容忍經濟通縮。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振中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2009年廣義貨幣供應總量目標17%,要“高于GDP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約3至4個百分點”,反通縮的決心表露無遺。
高儲蓄率是中國的常態。在M2(廣義貨幣)的構成中,居民儲蓄與企業定期存款甚至超過一年GDP的總量。當前為阻止經濟下滑急需啟動社會消費投資,而居民、企業寧肯忍受CPI大于存款利率形成的負利率,也不肯消費投資。
經濟不景氣,繼續降息的預期大家都有,但是降到什么程度,央行肯定還要看經濟形勢。形勢嚴峻的話,央行明年大幅下調基準利率,中國邁向零利率時代不是沒有可能。
趕儲蓄“出籠”
央行發布的2008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9月末,居民儲蓄余額為20.8 萬億元,比年初增加 3.3萬億元,同比多增 2.5 萬億元;而在非金融性公司21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中,雖然同比少增,但其中企業的定期存款同比卻多增了 5930億元。
這一組數據說明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把資金“雪藏”起來了,能從銀行拿點存款利息,大家已經“心滿意足”。
經濟發展無疑是離不開資金支撐的。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即金融30條)中,第一條就是提出2009年貨幣供應總量目標:“爭取全年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17%左右”。
增加的貨幣供應,決策層并不希望大部分都“蝸居”在儲蓄上面,讓龐大的儲蓄出來投資出來消費,才能有效的刺激經濟。
在此背景下,央行下調基準利率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12月22日,央行宣布降息27個基點。這也是央行今年9月以來的第五次降息。中信建投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現在難以一下子進入到零利率時代,但“利率會降得比較低”。
12月16日,美聯儲將利率水平從1%下調75個基點到0~0.25%區間;12月19日,日本央行下調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0.2%,由原來的0.3%下調至0.1%。美日基本上進入到零利率時代。
中國降息,并不是完全受美日降息的影響。央行行長周小川12月18日在北京表示,中國的利率調整主要取決于國內經濟數據。
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我國出口增速出現7年以來首次下降,為2001年6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但由于同期進口大幅下降,11月貿易順差創出401億美元的歷史高位。11月CPI同比上漲2.4%,已是連續7個月回落,通縮壓力陡增。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統計分析則表明,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上年同期回落11.9個百分點。
各項寒意十足的經濟指標均顯示,四季度乃至明年,我國經濟可能面臨甚于預期的下行風險。
現在的情況是,M2(廣義貨幣供應量)在增加,但是M1(狹義貨幣供應量)在減少,工業生產指數在滑坡。很明顯,PPI和CPI的急速“雙降”,使得投資的成本和消費意欲都受到嚴重影響。
明顯超預期的經濟下滑速度,要求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做出相應的調整。扭轉這種“不合理”現象,當務之急就是用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讓儲蓄出來投資、消費;同時,資金成本的低廉,對產業結構轉型不無好處。如果中國也向零利率時代邁進,這必然要使中國千家萬戶考慮“余錢的出路”。
零利率“化死水為活水”
我們的貨幣政策一直以調節貨幣供應量為重點的。“量化寬松就是要動員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給經濟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杰說。
但是現在的局面,是M2不斷增長的同時,M1卻在減少。這意味著,全社會的M2在流通中的越來越少,進入生產環節的(企業的活期存款,納入M1統計)并沒有同步增加。充足的流動性沒有帶來投資、消費的大幅增強。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聯儲轉向利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標,運用聯邦基準利率來調節銀根松緊成為美聯儲的常規貨幣政策工具。現在,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已經接近為零,相對于美國的“見襟捉肘”,中國央行在此還大有可為。
如果中國實行更低的基準利率,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相對靜態的居民儲蓄轉化成投資消費。“現在貨幣政策的功效,一定程度上被商業銀行的放貸意愿所左右,畢竟社會融資的80%是依賴銀行貸款的。”上述業內人士認為。
本次降息之后,一年期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為2.25%、5.31%,存貸利差依然高達3個百分點以上。銀行在既無贏利壓力,又對經濟前景擔憂下,惜貸、慎貸在所難免。如果中國也朝向零利率邁進的話,從巨額儲蓄中釋放出來的“洪流”,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