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金融危機視域中的三農問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 09:59  保監會網站

  作者: 盛思鑫

  自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以來,日常見到最多的無非是有關股市、房市、內需、政府投資、匯利率以及進出口等方面的報道與討論,因此將“三農”(農民、農村和農業)與金融危機聯系起來似乎很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而且金融向來是比較“高級”的詞匯,而農民、農村和農業在中國卻多半是落后的象征,故而這樣的一個題目聽起來也的確是有些不搭調。但是圍繞著股市和房市等議題,不難發現許多聲音背后透出來的其實只是特定利益的代言。事實上,并非是金融危機對中國的“三農”沒有太大影響,而是由于沒有多少人來為他們發聲而已,并且農民和農村似乎從來就是容易被人遺忘的對象和角落。

  有人說:某種程度上,改革開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以犧牲中國近十億農民的利益為基礎的。這種論點的確言過其實。但是要說相比城市和其他階層,農村與農民從改革開放中獲益最少卻也是個不爭的事實。無可否認,在中國經歷了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之后,農民、農村與農業在抵御市場風險時依舊還是顯得十分脆弱,而金融危機正使得中國的“三農”問題變得更加難以處理。過去所積累的城鄉矛盾與農村本身的社會矛盾將會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進一步激化,如果解決不好,城鄉很可能會頻繁爆發群體性事件。

  金融危機對“三農”的影響不可小覷

  具體來看,全球金融危機對于中國“三農”的影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很有可能會進一步擴大,這將會直接損害中國農業的發展與農民的利益。當前,金融危機已經使得許多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一些國家為保護本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而對進口的農產品設置各種新型貿易壁壘(如環保標準與農業技術壁壘),此外人民幣的升值也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不利。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2008年前9個月中國農產品的貿易逆差高達161.2億美元,并且農產品進口的增長幅度遠遠高于農產品出口增長的幅度。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形勢將會變得更加困難。

  第二,金融危機導致中國國內外對農產品的需求疲軟,主要農產品價格的下跌趨勢十分明顯。農產品生產成本的上行與銷售行情的下行更是嚴重的傷害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不僅妨礙了農民收入的提高,并且對穩定中國的農村與農業生產也是極為不利。以棉花為例,金融危機導致大量紡織、印染與服裝企業倒閉或是面臨巨額虧損狀態,因此國內外對棉花的需求急劇縮減。2007年中國棉農交售籽棉的平均價格在每公斤6元人民幣以上,2008年12月份的行情卻只有每公斤4.5元人民幣左右,并有繼續下行的風險。但實際上今年棉花的生產成本由于種子、人工、化肥和農藥價格的上漲而較去年有較大的提高,一些棉農甚至是依靠借貸才完成了棉花生產前期的各項投入。

  第三,金融危機也使得中國許多依賴出口的中小企業陷入困境,不少企業便因為融資困難和訂單不足而在今年紛紛倒閉。大體上這些企業都是屬于勞動密集型的,也是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主力軍,因此它們的倒閉必然直接地會影響到廣大的農民工群體。根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調查,截至2008年11月底,城市里失業的農民工高達1000萬人(占全國1.4億農民工的7%),并且2009年失業農民工的數量很可能還會繼續增加。一方面,不少失業農民工因為家鄉土地被征用或被流轉而面臨無地可耕種的局面。另一方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由于已經習慣了城市的生活,主觀上也已經不愿意回到農村從事農業,因此許多失業的農民工將會繼續滯留在城市里,這無疑會給城市的生態帶來巨大壓力。

  促進經濟增長應該效率和公平并重

  上述三個方面的影響所涉及到的人數之大、范圍之廣、程度之深,應該引起有關人士充分的注意。政府應該積極考慮如何在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保護和發展好農業,保障農民(工)的收入和生活,并繼續穩步推進農村的城市化進程。目前中國所推出的四萬億刺激經濟的計劃,盡管有考慮到“三農”問題,但是農民、農業和農村能在多大程度上受益還有待觀察。如果未來四萬億在實際運用中大部分都投向了城市和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那么毫無疑問地從政府投資中獲益最大的將只可能是少數人與特定行業,根本于緩解和改變“三農”的困難處境沒有太大幫助。

  站在促進經濟長期繁榮的角度,還必須看到廣大的農民也是拉動內需的重要力量。根據2007年的統計數據,刨開在食品方面的花費,中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純消費性的支出占其人均收入的比例都在45%左右,但是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卻只有城鎮居民的三分之一。這說明農民的消費意愿并不弱,只是低收入限制了他們的消費能力。就目前的形勢而言,股市和住房拖累了不少城鎮居民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相比較而言,提高農民收入或是補貼農民在醫療和教育等方面的消費行為將會是刺激內需更為有效的手段。

  即便政府投資是刺激經濟增長的最直接手段,但是經濟增長的成果能否為整個社會所共享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動力。在考慮實施刺激經濟的具體操作方案時,不僅要改變過去高稅負高投資的一貫做法,而且在堅持還利于民的過程中也應該是效率和公平并重。而在改革開放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民、農村和農業,理應成為補償與照顧的重點對象,尤其是在建立農村社會安全網方面,中央和地方都應該高度重視,抓住時機并加大投入。這些工作不僅關系到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和諧社會的大局建構,而且更是關系到中國能否走出眼下的發展困境并實現經濟增長與二元社會的雙轉型。

  作者是國大東亞研究所研究專員?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訂制滾動快訊,換一種方式看新聞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