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宇東
新年將至,又到了指數預測滿天飛的時候。
在昨天上午的第一財經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白賓和嘉賓聊起了這么一個話題,如何看待國內投行近期紛紛出爐的2009年股市走勢預測?為什么沒有一家投行準確預測2007年的大牛市,更沒有一家投行準確預測到了2008年的大熊市?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如果能夠從討論中得到一些普遍性的規律,對于投資者來講,應該有所幫助,因為他們可以因此知道,從今以后是否還需要去認真地對待這些鋪天蓋地的長期預測。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文討論的預測是指對于股市長期走勢的預測,就像投行對于下一年股市走勢和指數最高最低點的預測。這類預測很熱,一來是因為全民炒股時代的到來,股市受關注度急劇提高,媒體自然不愿意放棄這么一個熱點話題,特別是經過了一番大熊大牛之后;二來這也是新興市場的特點,投資者迅速增加,投行的市場份額都在不斷地變動之中,投行為了更吸引客戶的眼球,或者說提供更多的一個賣點或者服務的內容,我們很少看到成熟市場的那些大投行們每年年底都要預測一下明年的指數。
其實回想一下中國股市不算長的歷史,在我的記憶中,除去那些指數在狹窄區間震蕩的年份,投行能夠說對下一年大盤走勢的真可謂鳳毛麟角,對于千點以上的行情,幾乎都是失算,大家有空可以翻翻十來年的舊報紙,看看年終的那些版面。但我并不會因此而批評或者苛求那些投行們,因為大部分人說不準是正常的,大部分人都說得準,這個市場也就失靈了。如果在美國股市,投行們大部分都能預測到道指今年會跌破一萬點,我相信金融危機也就不會發生了。如果在A股市場,投行們大部分都預測到上證綜指今年竟然會跌破2000點,那些公募基金們也會早在五六千點時聽取高見后逃之夭夭了,可惜連看到4000點下方的都一個沒有。這其實也是投資市場的魅力所在,否則,大家都做做股指期貨就可以穩賺不賠了,股市只有少數人可以賺錢的規律也就消失了。
這種長期預測普遍失準的原因其實并不復雜,就是因為股票市場的敏感性、復雜性、高流動性,使得人們難以對其作出長期的準確預測,現實社會中任何一種風吹草動,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股票市場,從經濟到政治,到天災,小到一場礦難或者罷工,都會反映在股票價格上面。隨著金融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金融市場的資金吞吐量不僅遠遠超出實體經濟,而且資金來去都在瞬間完成,資金來源極度多元和復雜;再加上全球化已使得各大經濟體緊密相連,“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所指的“城”和“池”也早已有了新的所指,兩者可能相隔萬水千山。 在這種意義上,我們也因此會發現,預測一些宏觀經濟數據的準確度會遠高于股票指數,特別像GDP之類,影響因素比較有跡可循,大概算對了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總能八九不離十。但需要提醒的是,正是因為當下中國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人們普遍關注與財產有關的話題,也因此滋生了各種各樣的經濟預言家,有正規研究機構的,靠著專業能力做一些宏觀、金融市場和行業上的預測,也有很多山寨版的,不依靠理論和模型,卻總喜歡把中國乃至于全球經濟都預測個遍,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如此,2007年預測了10個竟然全部錯誤,2008年照樣預測。投資者對于這樣的預測,基本也可以采取看投行預測股指的態度,茶余飯后,多個談資,切不可當真。
當然,我并不是全盤否定投行們的長期預測,他們關于股市短、中期走勢,以及關于宏觀、關于行業的預測還是值得投資者去仔細揣摩一下的,事實也證明,其中有些判斷對于選股還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