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韓達成貨幣互換協議
* 中日韓三國雙邊貨幣互換具雛形
*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實現歷史突破
* 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仍需精耕細作
記者 畢曉雯
路透香港12月16日電---美國前財長康納利曾說過: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一場金融危機將這句話的精髓演繹至顛峰,所有持有巨額美元儲備或大量美元債務的國家無不為此感到痛苦.不過,中國與韓國最新達成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有可能成為治療這一痛苦的良藥.
中國與韓國在上周五達成1,800億元人民幣(38萬億韓圜)貨幣互換的協議,不僅利于幫助韓國解決面臨10年來的經濟低谷,也令人民幣首次以官方的姿態走出國門,歷史意義非凡.而中國總理溫家寶上周六在日本出席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在北亞峰會上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將進一步加強區域間的合作,倡議擴大中日韓三國間雙邊貨幣互換規模.
專家們指出,中日韓三國的經濟及金融往來密切,產業間的依賴性也很強,在金融危機的巨大破壞力仍持續的當下,此舉對維護地區金融穩定及推動區域貿易投資便利化有重要的作用.而在舉重若輕之間,人民幣正式踏出國門第一步,為國際化的夢想添上翅膀.
"央行這個做法非常聰明,即對區域經濟及金融起到了穩定的作用,也使人民幣國際化邁出可喜的一步."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博士指出,"而直接避開美元,將避免受到美元匯率的影響."
不過,鑒于中日韓亞洲三巨頭在全球貿易中所占地位,若三國達成巨額貨幣互換規模將不可避免刺激美元虛弱的神經.在上周韓國宣布分別與中國與日本達成貨幣互換協議後,美元應聲下跌,美元指數并于周二早盤觸及約二個月的低點.
中日韓三國經濟規模占該地區的75%,其貿易亦占到三分之二的比重.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日本、韓國分別為中國第三、第五大貿易夥伴,前九月的貿易額為分別達到2,027億美元、1,462.2億美元;日本同時為中國第五大出口市場及第一大進口市場;而韓國則為中國第六大出口市場及第四大進口市場.
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亞洲各國為尋求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救助,不得不接受其開出的嚴厲改革措施.此後,亞洲國家試圖放下政治與經濟的歧異,打造代替IMF的地區性機制.2000年,亞洲國家開始著手建立地區性貨幣互換網路,并由東盟(ASEAN)10國與中日韓三國在泰國簽署協議,即所謂的"清邁協議",但貨幣互換是以美元兌這些國家的貨幣為主
**金融危機造就人民幣國際化機遇**
本次金融危機令世界各國清醒地認識到,全球化已推動各國經濟、金融相互的依存度越來越高,以單一美元為國際貨幣結算及當作儲備的缺陷越來越大.在反思危機產生根源的同時,各國都提出了加強國際間監管及擴大國際貨幣種類的各種意見,可謂危中見機.
"對中國來說,看到危機,更要看到機會."中國國務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稱,美國通過大量的貨幣發行進行次貸危機的救援,為未來美元泛濫留下了隱患,也增大了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迫切性.
他稱,"這次對與韓國達成的貨幣互換,不僅為韓國提供了流動性,也令人民幣國際化這一頗具難度的課題,在舉重若輕間走出了第一步."
"短期看是為了給韓國央行應急,如果他們需要美元,還可以再用人民幣向中國央行購買."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博士稱,"這樣可有效規避兩種貨幣未來兌美元匯率的波動,穩定了金融市場."
他還表示,中韓雙方在獲得互換資金後,可進一步增加進口對方商品的需求,同時有利于雙方出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節約匯兌費用.
韓國是此次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亞洲國家之一,韓圜兌美元今年貶值約60%,外匯儲備也迅速下降,跌至四年來的新低2,005億美元,僅11月就流出117億美元.
"IMF的救助相當的嚴格,韓國有亞洲金融危機時被限制的痛苦經歷,并不愿意向IMF張口."張斌博士指出,人民幣與韓圜的互換從穩定區域金融市場及經濟出發,在共同的利益驅動下,雙邊合作更具效率."完全不是清邁協議的補充,是兩個本幣的互換,算是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他稱.
中、日、韓等亞洲國家在全球金融危機肆虐下已決定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日前,東盟和日本、韓國以及中國的官員同意將8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規模至少提高一倍,以保護該地區免受全球金融危機之害.
**人民幣國際化仍需精耕細作**
受訪的金融專家們都表示,人民幣與韓圜在兩國間互換,令人民幣首次登上國際舞臺,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良好開端.中韓兩國央行并在聲明中提及,雙方同意探討將互換貨幣兌換成儲備貨幣的可能性與比例.
但多年從事外匯研究的專家譚雅玲也指出,中韓雙邊貨幣互換更多是基于兩國有貿易需求,雙方產業有一定的互補性."僅憑這次貨幣互換就將人民幣提高到國際化的高度上,太過于樂觀了."
美林全球外匯戰略研究團隊發表報告指出,國際貨幣的特征相當明顯,包括價值相對穩定、完全的流通性、本國要有相當深度與廣度的金融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同時則需要強大的政治、軍事、外交力量做後盾.
盡管中國有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穩定的政權、強大的軍事力量,但中國資本市場缺乏深度與廣度、債券市場落後、資本項下也尚未完全開放、利率與匯率市場化沒有完成,顯示人民幣尚未做好國際化的前置準備.
"可以允許IMF、美國以及一些國際金融機構等在中國內地或者香港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防范匯率風險,促進中國本土債券市場的發展."巴曙松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一條措施.
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周二在香港表示,人民幣未來肯定會在全球充當一定的角色,而一個能提供有效金融服務的離岸金融市場必不可少.而在國務院周末公布的振興金融市場的細則中,已提出將允許香港企業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同時,香港政府也提出將擴大人民幣在港貿易結算中所占比例.
巴曙松還指出,中國可在現有的國際金融格局下適當參與全球金融救援行動,包括依托IMF、相關國際金融機構、以及國家貸款等形式,同時在這些國際組織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而在購買美元及其相關金融資產時,可以要求更高的權利保證和更為優惠的價格,在確保投資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分享被救援企業的成長性.
他認為,中國應把救援放到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擁有戰略性資源的發展中國家,以及中國企業具有產業整合優勢和整合能力的特定行業,而不能主要集中在中國缺乏優勢的發達國家的金融業等領域
"對可能出現支付危機的國家進行救援,也要輔之以相應的國家資源戰略和產業整合戰略."巴曙松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