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蕩·1978-2008”大型紀錄片
什么叫“雙倒”?請看趙瑜綱報告的揭秘。什么像“賭場”?請聽吳敬璉講話的分析。基金違規十家聯手、股市作假接二連三,是先規范,還是先發展?2000年,基金黑幕如何揭開,資本市場如何反思。
數字化生存,很快掀起了一場網絡燒錢運動。來得再遲也是冬,有的出局,有的摘牌,家家憂心忡忡。2001年,中國互聯網如何坐上過山車,熬過寒冬?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晚22:00第一財經、22:30東方衛視《激蕩·1978-2008》講述2000與2001!
主角點擊:
楊宇東,時任《上海證券報》新聞總監,從1993年開始報道研究中國資本市場
王爍,《財經》雜志常務副主編,參與策劃報道《基金黑幕》、《銀廣廈陷阱》
李箐,《財經》雜志記者,《基金黑幕》作者
凌華薇,《財經》雜志記者,《銀廣廈陷阱》作者
吳敬璉,著名經濟學家
——《激蕩·1978-2008》導演王玉
從1999年的5月19日開始,滬深股市走出了一輪強勁的上升行情。其間,上證綜指更是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到了2000年,人們繼續沉浸在1999年牛市行情的投資熱潮中,中國股市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不好就關的試驗品,而成為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先頭兵。
1992年的股市瘋狂,此時再一次上演。在這樣的熱潮中,危機已經暗流涌動,此前市場上莊家們表現的無比兇猛和肆無忌憚已經開始引起人們的不滿。此時,剛剛興起,被認為是資本市場上值得信賴的基金公司,很快因為一份報告,而被證明是一個新的謊言。
王爍—— 《財經》雜志常務副主編,曾參與策劃報道《基金黑幕》、《銀廣廈陷阱》,他講述了這個謊言的開始:曾經有一起嘉實基金的總經理洪磊被去職的事件,他在公司的董事會會議上被開掉了。這在當時是一件非常罕見的事件。我們就報道了這件事件,也接觸了他的對立面和他本人。然后我們就意識到當時在基金行業里面,有這個普遍的集中持股的現象。
很快,一個叫趙瑜綱的無名小卒無意中刺破了神話。他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監察部的研究人員,為了對基金管理的現狀做一個例行的調研,他寫了一份研究報告。就是在這份報告中,趙瑜綱披露了投資基金大量的違規、違法操作事實。
而這份報告,很快就以非正式的方式流傳到了社會上。
李箐是《財經》雜志記者,及《基金黑幕》一文的作者,她告訴記者:“我們也嘗試問了一些業內的人士。大家聽到這種問題,普遍反應都是隱晦地笑了笑,也不說什么。我們想拿到一個證據,但一直沒有做到。”
《財經》以選編的方式刊發了趙瑜綱的報告,并且對這份報告作了一個簡單解讀,命名《基金黑幕》。對中國基金市場提出了六個方面的重大疑問。特別對基金“對倒”制造虛假成交量、“倒倉”操縱市場等多種違規現象作了深入而確鑿的剖析。文章的作者之一李箐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篇稿子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她只是覺得這份報告太難讀了。
但就是這樣一篇難懂的稿子,一經刊發,頓時平地掀起千重巨浪。
李箐回憶,“這個稿子是10月份刊出的,當時正好‘十一’放假,其實本來預期這周是沒人看的,但反而雜志面世以后,無數電話都來了,從我們領導到我這兒,都接了好多電話。特別緊張,說這種事情,你們不能把這種發展中的問題,都報出來,把它提高,而用于全面否定基金市場。然后當時就特別緊張,后來基金公司也發了聲明,我們當時沒有預料到一下子會是這樣一個后果。那么猛烈的勢頭。 ”
王爍說,當時三大證券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和《上海證券報》,刊登了十家基金公司的聯合聲明。
被點名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隨后聯合發表聲明,指責《基金黑幕》一文用聳人聽聞的形式刊發了很多不實之詞和偏頗的論斷,揚言要狀告《財經》。而《財經》也毫不示弱,當即在三家證券報上發表聲明,稱《基金黑幕》資料具有正當來源和可靠依據,符合客觀、公正的新聞原則。資本市場與新聞媒體以一種“口水戰”的形式對峙起來。
而那個時候,證監會的監管力度卻是十分薄弱。此時的《財經》顯得孤立無援。
一直到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在某次專題研討會上公開表態:歡迎新聞媒體、報刊對證券業、資本市場發表意見。同時表示監管部門對于調查屬實、確有證據的違規行為一定會給予依法處理。在王爍看來這是釋放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而《基金黑幕》的始作俑者趙瑜綱的命運則更為跌宕,就在他通過正規途徑遞交報告之后,交易所監察部就給了他一個嚴重警告處分,理由是“未經批準,擅自將工作中知悉的內部信息外泄他人”,違反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保密工作條例》。
如果這場“口水官司”僅僅局限在對基金的學術批判上,它可能只是一個“茶杯里的風波”,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一位重量級的經濟學家突然卷了進來,而他的矛頭直指中國股市。
就在基金管理公司發表聯合聲明的半個月后,時年七十高齡的吳敬璉挺身而出。他在10月29日接受了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的采訪,就《基金黑幕》發生的爭執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引發了巨大爭議。隨后的2001年1月12日,吳敬璉再次接受了《經濟半小時》的專訪,這一次,他更是語出驚人,不僅僅對莊家和基金這樣的市場中介進行猛烈的抨擊,更將矛頭直指中國資本市場的本身,直接將股市比喻成了“賭場”。
由“基金黑幕”到“股市賭場”,好比一張桌子失火殃及了整幢房子。2000年,一系列違規造假事件被陸續揭露出來。
這年年底,另一個紅極一時的大莊家——中科創業的股價崩盤,并迅速波及中科系的其他成員,中西藥業、歲寶熱電等均上演跳水慘劇,股價數日之內腰斬一半。而中科傳奇人物呂梁也以神秘失蹤傳奇結束。到2001年8月,《財經》再次重拳出擊,刊登封面文章《銀廣廈陷阱》,中國資本市場丑聞曝光到達一個頂點。
1999、2000年的一波牛市到2001年的七八月到達一個頂點。銀廣廈坍塌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一個標志性的事件。要解決中國資本市場出現的問題,過程是痛苦而漫長的,而2000年前后一系列對于資本市場的質疑和反思的事件的曝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這個過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