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中信證券 有所不為成就券商龍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02:28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余喆

  

  我國證券業的歷史是一部由亂到治、由忽視風險到重視風險的歷史,伴隨著資本市場的起伏與發展,證券業走過了不同尋常的風雨歷程。在這部波瀾壯闊的發展史中,中信證券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歷史,向同業展示了一條誠信守法、合規經營的持續發展之路。

  有所為有所不為

  1987年,國內成立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特區證券公司,隨后陸續成立申銀證券、萬國證券、華夏證券、南方證券、君安證券、國泰證券等等。1995年,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公司綜合排名位居第30名。

  “公司始終堅持資產配置和業務開拓的幾項準則,如資產要保持高流動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在不動產、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的比例;業務要創新,但一定要集中在證券業務領域,不進入陌生的領域。”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如此詮釋經營之道。

  在這一原則指導下,中信證券一直以投行為本,對曾令許多證券公司賺得盆滿缽滿的“自營”和“委托理財”業務始終保持謹慎態度。當股市踏上持續多年的“漫漫熊途”時,正是由于中信證券較早糾正了早期資產管理中不規范的做法,才使公司規避了曾令不少券商深陷其中的泥沼。

  多年之后,證券業“剩者為王”的觀點終于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一次次牛熊轉換的歷史中被各方所接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中信證券逐漸站到了行業的前列。

  借助上市騰飛

  1999年,中信證券增資改制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新引入44家機構股東,資本金增加至20.8億元,凈資產擴充至31.73億元。中信證券開始聘請安永公司協助調整架構,正式邁上了上市的征程。

  2000年末,證監會發布《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1-6號,證券公司直接上市的政策障礙得以清除,中信證券上市隨之正式啟動。

  2002年9月,中信證券通過了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的發行審核。2003年1月6日,中信證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成為國內第一家以IPO形式上市的證券公司。發行完成后,中信證券的股份總額為24.815億股,凈資產達到約50億元。

  2002年是A股市場持續4年之久的熊市的起點,中信證券在這個時候選擇IPO上市面臨較大市場壓力。對此,曾任中信證券董事長、現任中信集團總經理的常振明曾這樣解釋:“盡管我國的證券市場有很多不成熟之處,但發展是硬道理,問題總要在發展中解決。只要我們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有信心,就可以對證券業有信心,更可以對經過了市場考驗、通過了嚴格審核的上市證券公司有信心。”

  通過上市,中信證券不僅獲得了寶貴的融資渠道,為熊市低成本擴張,形成強大的業務網絡提供了充沛的資金。

  興業證券研究員戴濤當時曾這樣分析:證券公司上市有助于提高證券市場的規范化程度,券商一旦上市,作為公眾公司就必須履行法定的信息披露;而在二級市場獲利日漸困難的情況下,上市券商迫于盈利的壓力,必然尋求其他利潤來源,開展業務創新。

  三“大”戰略

  證券業的發展歷程,就是“大浪淘沙”。那些歷經風雨始終屹立不倒并得到發展的證券公司,其共同點是都具有清晰的戰略選擇:或業務均衡、發揮規模優勢;或擁有全球視野、具有人才優勢。中信證券亦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前瞻性的戰略規劃、持之以恒的堅持和投入,令中信證券每一步的資本擴張都與新的戰略選擇環環相扣,使“資本魔方”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加速器”的作用。

  1999年,中信證券啟動“大項目”戰略。定位于高端融資客戶,主攻各大行業前三名的龍頭公司,將長電、中行、工行、武鋼、鞍鋼、國航、中石油等大公司上市及再融資項目收入囊中。2007年,中信證券股票承銷和債券承銷分別占據行業第二名和第一名,“大項目”戰略開花結果。

  2002年,中信證券確定“大網絡”戰略。在股市步入熊市、全行業舉步維艱的背景下,公司陸續收購萬通、金通、華夏證券。完成了熊市中的低成本擴張,形成了強大的業務網絡。為了彌補中信證券海外業務的短板,中信證券2006年收購了中信集團在香港的投資銀行業務。

  在反思公司“賣方強,買方弱”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國內資本市場發展和國際投行成長經驗,中信證券于2006年開始推動“大平臺”戰略。加強資產管理、自營、資金業務,特別是提高其風險控制水平;收購華夏基金;成立金石投資,開展直投業務;牽頭發起綿陽產業基金;開展資產證券化創新。

  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后同樣借助了資本市場的助力:2006年6月27日,中信證券向中國人壽集團和人壽股份定向增發5億股A股,募集資金46.45億元;2007年8月31日,完成A股公開增發3.33億股,募集資金約250億元,從而成為國內資本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

  4+4法則

  2001年下半年開始的熊市,令證券業為長期忽視風險、違規經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國內證券公司問題不斷暴露,全行業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2004年,中國證監會開始進行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化解了歷史遺留問題,推進了證券行業配套制度和常規監管環境的建設,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實現第三方存管、建立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監控和預警制度以及開展證券公司分類監管工作。

  這一過程與美國上世紀60年代末以后的發展頗為類似。此后,兩國資本市場出現了相似的變化:監管加強;手續費醞釀自由化;證券公司上市;從賣方驅動的市場轉向買方驅動的市場;機構投資者快速發展;資產證券化步伐加快。

  美國證券行業大體經歷了機構投資者時代、創新的時代、綜合化和全球化時代。中信證券認為,中國券商也將走過上述路徑,并且是同時迎來機構投資者的時代、創新的時代、綜合化和全球化的時代,這將是從未經歷過的挑戰和機會。

  回顧中信證券成立13年來的歷史,歷經市場周期調整,卻能做到13年連續盈利。總結經驗,其最主要的經營理念之一就是接受市場的波動,摒棄與市場對賭的心態,始終保持危機意識。

  “在熊市布局牛市、在牛市準備必然到來的熊市。”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呂哲權提出“4+4法則”,即一個戰略規劃從提出到實施一般經過4年,再經過4年方才顯現效果。換言之,公司未來3-5年的競爭力,來自今天的布局和持續投入。根據我國證券市場5年左右的周期推算,任何戰略突破的提出到收獲,都要跨越牛熊市,要忍耐熊市的寂寞和牛市的瘋狂。

寫進博客
復制標題和鏈接發給好友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訂制滾動快訊,換一種方式看新聞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