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叢玫
世界金融危機對于中國經濟造成的沖擊為什么這么大?在吳敬璉看來,“很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中國經濟體系本身存在著很重大的缺陷,而這種重大的缺陷正是因為我們過去的經濟增長模式有很大缺陷。”
6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行的2008首屆全球管理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再次強調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并認為這是未來30年對于中國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一項轉型。
脆弱的抗風險能力
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的提問中,吳敬璉表示,現在還很難判斷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對歐盟的沖擊大還是對中國的沖擊更大。
光看股市,從2007年中國兩個股市最高點的市值33萬億,到現在只剩下不到10萬億,有20萬億的股市價值蒸發了,全世界股票市場下跌最大的就是中國。
他從三個方面詳解了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首先是直接影響,即所擁有的美元資產貶值。盡管中國國家外匯儲備到了2006年的10月增長到世界第一位,現在大概有2萬億美元,但這種價值蒸發所造成的損失還不算很大。
第二個方面的影響比較大,就是國際的金融危機使得我國金融體系的泡沫也開始破滅。這樣造成了我們一些企業的資金鏈斷裂,流動性短缺的情況蔓延開來。
第三個方面的影響就是出口,因為中國的出口市場主要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而且外貿出口依存度非常高,達到GDP的36%左右。這些西方國家訂單減少的話,很多出口企業就面臨著困難。
推遲的轉型
吳敬璉認為,如果中國不從用資源投入和出口需求驅動的粗放增長方式,轉向由效率提高驅動的集約的增長方式,我們會永遠被動下去。
吳敬璉回憶,“在東莞,在浙江,都碰到很多企業家說:‘我現在是活不下去的問題,你來說個要長期實現的問題,我沒有精力考慮。’但這樣我們就永遠被動了。”
中國正式提出“實現兩個根本轉型”是在1995年制定的“九五”計劃中,10年以后制定“十一五”規劃,發現這個問題完全沒有解決,而且矛盾越來越尖銳,所以再次把其定為中心任務。“現在又過去3年了,還說是長遠的事,那就永遠被動了。”吳敬璉說。
他說,回想一下,如果2003年就開始進行轉型,“一方面人民幣開始升值,一方面政府采取很多措施幫助企業提高附加值,那么美國發生次貸危機的時候,我們的狀態就比較好了,不至于這么被動。”
吳敬璉建議,每個企業都可以盡量向價值鏈的高端延伸,小的技術改進、售后服務、品牌建設、建立商譽都能提高附加值。
他特別指出信息通信產業最有機會,“我們有最大的市場,最強的制造能力,但缺自主的知識產權、技術和標準,這個領域我們完全有條件進入最高層的技術標準設定的競爭。”
政府的角色
吳敬璉還強調,這個時候中央政府采取刺激政策穩定經濟是必要的,但應該同時推進經濟轉型,幫助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度過困難時期。
“現在中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穩定宏觀經濟,但是這個方法在我看來是一個短期性的對策,如果我們運用不當的話,它會造成未來的困難。”吳敬璉提醒,從根本上還是要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提高產業的競爭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企業的盈利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中國政府早就提出了要實現轉型,為什么一直沒有能夠順利地實現轉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存在由經濟留下來的制度障礙。
這些制度障礙吳敬璉歸納為四點:各級政府仍然掌握著很重要的資源配置權,比如說土地;GDP增長速度和物質生產部門的增長速度是各級領導政績表現的主要標志;財政主要收入來源是數量生產型的增值稅,同時大量的政府支出(特別是義務教育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責任過度下移到縣和縣以下政府,使得各級政府要努力地提高它的物質生產部門的增長率才能保持比較好的財政狀況;最后就是行政定價,要素價格的扭曲鼓勵了浪費,鼓勵了高能源耗費、高污染行業的發展。
最后,吳敬璉得出一個結論,要真正實現增長模式的轉型,最關鍵的是要繼續推進改革,特別是政府自身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