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蘇群 3日海口報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此間參加一個名為“新理念·新戰略·新海口——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的專題報告會時指出,在本次全球經濟危機中,不少受沖擊國家對中國經濟寄予厚望,中國可藉此機會在參與全球次貸危機應對中積極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巴曙松說,從短期角度看,應當重點防止宏觀經濟過快回落。從經受沖擊最大的外貿外需行業看,要妥善處理好促進轉型與防止經濟過快回落的關系;應及早加強對商業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管理,保持銀行體系的穩健,特別是保證部分流動性相對緊張的中小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充足。
其次,從全面應對次貸危機、促進內需擴大和經濟轉型的角度看,應當同時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應對危機:把擴大內需作為應對次貸危機沖擊的政策主線之一;激發企業活力,改革基礎產業和一些準入門檻較高的行業模式,放松準入,以吸引和鼓勵民間投資;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可以考慮進一步開放銀行、保險、醫療、教育等領域的進入限制;利用當前的有利時機,理順資源價格體系。
巴曙松同時指出,美國通過大量的貨幣發行進行次貸危機的救援,為未來的美元泛濫埋下禍根,也增大了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迫切性。中國作為最大的外匯持有國,在歐美通過大量貨幣發行應對次貸危機時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而主要儲備貨幣的過度發行也是導致此次次貸危機的關鍵原因之一。因此中國可以呼吁建立主要或儲備貨幣匯率的穩定機制和貨幣發行限制機制,防止這些儲備貨幣國家利用其儲備貨幣地位濫發貨幣。在設計相關的限制機制時,可主動提出建立“美元——歐元——人民幣”的發行聯動機制,相應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此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中國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供流動性支持,同時也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例如可以允許IMF、美國以及一些國際金融機構等在中國內地或者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防范匯率風險,促進中國本土債券市場的發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