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和花旗銀行的集體沉淪,使美國引以為豪、全球視作金融圣地的華爾街帝國的形象蒙羞。原來華爾街不僅能夠創造財富,也能夠創造泡沫,它創造出來的泡沫會讓全世界都很難受。好萊塢電影《華爾街》里那句名言“貪婪是好的”,更成了人們揭批華爾街“貪婪”本性的諷刺標本。
記得當初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曾居高臨下地“教訓”亞洲:“西方特別是美國運行的資本市場是一種優越模式。”為此,韓國、印尼、泰國等國家不得不照搬華爾街模式而換取援助。10年后的今天,這些亞洲國家則面臨著被美國拖下水的最嚴重風險。“拷貝”華爾街最徹底的北歐國家冰島,更是最先發出“國家破產”的哀號。過去10年甚至更久時間里,人們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迷信華爾街的金融情結,全球大多數國家都成了受害者,并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現在,美國成了全球的眾矢之的。整個國際社會在埋怨中開始醒悟。在這種反思中,我們看到了這場危機的兩張面孔。一面是美國一直在全球蠻橫地推行所謂的“華盛頓共識”,即以華爾街金融模式為代表那一套系統。另一面是,很多國家都是被華爾街模式所“迷惑”,迷信于美國超級大國的實力,而主動被華爾街模式所同化。
從1991年中國股市開盤以來,過去17年,中國一直想融入全球金融體系。這其中不乏有華爾街模式的崇拜者。在學界,不少經濟學家迷信自由市場經濟理論,期望放開金融市場,減少權力干預,和美國金融市場實現對接。在民間,炒股大王巴菲特、資本大鱷索羅斯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偶像式人物。因為美國實在是太強大了,華爾街模式展示出來的創富奇跡又是那樣誘人,作為市場經濟的學生,當然要向最好的老師學習。正如美籍華裔學者方躍所說,“就好比我們第一次接觸麥當勞便會產生一種沖動和想象,若干年以后,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快餐文化,這好像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但是,10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讓中國見識了“華爾街模式”的蠻不講理!皝喼匏男↓垺币粋個被來自華爾街的金融大鱷搞垮,而又不得不按照美國苛刻的條件接受嗟來之食。金融體系自成一體的中國躲過了那場浩劫。這給中國發出了警訊,即不能輕易地放棄金融監管的底線,也不能輕易地陷入美式金融制度的漩渦。慶幸的是,近幾年來,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一貫性指責和催促中國開放金融市場,讓我們不敢大意,反而更加謹慎從事。匯率雖是一點一點地升,但是對于完全開放金融市場,中國恪守了自己的原則。
因此,對于華爾街模式,我們曾經羨慕過、迷信過,甚至夢想在全國各地復制同樣的華爾街,這從中國很多城市都想成為“金融中心”的計劃中就可窺一斑。但可貴的是,一方面我們有自知之明,或許有一種“摸著石頭過河”般的本真警覺;另一方面,我們對華爾街模式也有一種天然的文化排斥。因為在中國的商業文化里,骨子里還是講求和氣生財、取之有道,而非貪婪無度、損人利己。當然,我們也從華爾街學到了很多創新的金融產品,如債券、股票、票據、信貸資產的理財等等,但是,中國有高儲蓄率和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托底。虛擬經濟的泡沫再大,也不會和實體經濟形成難以控制的落差。
歸根結底,中國在金融體系構建上,不能亂了方寸,依然應該堅定信心走自己的路。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大師斯蒂格利茲所言:“美國要求中國實施金融市場自由化,不會促進全球經濟穩定。我們并不需要什么金融市場自由化。中國自己的經驗就是最好的證明!(作者是江蘇學者。) [46]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