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條評論
據《新京報》報道,個稅起征點上調一事已上報國務院。
許多人認為,稅負過高是內需不振的根本原因,通過減稅以刺激內需,在此思路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提高,也被認為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對此,我的看法是,減稅勢在必行,但個稅起征點的提高卻不必冀望過高。
通過減稅以刺激內需,其核心在于稅負比例的下降。而依據目前個人所得稅在宏觀稅負中的比重,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對整體稅負降低的貢獻并不大,因此,這一措施對經濟拉動的作用不宜過高估計。我國共有法定的22個稅種,此外,各級政府尚擁有預算外收費、土地出讓金、社保收費等收入。如果將上述政府收入一并計算,根據相關研究,我國的真實宏觀稅負已經達到30%以上,甚至摸高35%。而在這個盤子中,個人所得稅占法定稅收比例不過7%,占宏觀稅負的比例就更低。因此,即使個人所得稅整體下降10%,降低宏觀稅負也不到1%,也就是說,盡管起征點上調值得歡迎,但這一措施對當下經濟的推動作用不可能太大,而更多是象征性的。
如果說上述的分析太過宏觀,那么,當我們將目光轉向個體的時候,依然會發現,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調整,其實是無關宏旨的。首先,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對低收入階層幫助并不大。在中國,個人所得稅僅僅是國人日常所繳稅收的一部分,由于我國實行含稅價,因此,每購買一件商品,每享受一次服務,都要向政府交一次稅。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去餐館吃一次飯,最后的結賬金額中有5.5%就是稅收,分別是營業稅和城建稅,而假設你買一包8元錢的香煙,其中有4.7元作為消費稅進入了國庫,此外,如果你買一件100元的衣服,其中就包含14.53元的增值稅和1.45元的城建稅。因此,對低收入家庭來說,更應該做的是退稅,他們通過消費所交納的稅款,應該予以返還,僅僅通過提高起征點而給予一點好處,是不夠的。
個人所得稅之高下,并非宏觀稅負高企的根本。毋庸諱言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征管能力的低下和民間納稅意愿的低落,政府稅收征管更多地采取了“寬打窄用”的措施:往往會制定一個較高的稅率,以保證在比較低的實際征收率的情況下,也可以獲得相應的稅收。近些年來,隨著現實的改善,中國稅收的實際征收率大幅提高,由上世紀90年代的大約50%,增長到了如今的70%以上,這也正是最近幾年稅收爆炸性增長,以及宏觀稅負比例直線上升的根本原因。因此,降低宏觀稅負的方向更應該放在全面降低稅率之上,尤其需要對當下稅制的合理性進行全面檢討。
當然,這么說并非反對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在宏觀稅負如此之高的情況下,一切有利于降低宏觀稅負的措施,都值得歡迎。有意思的是,針對茅于軾先生8000元都不算高的言論,居然有不少人反對,其理由就是調高起征點對富人更有利,對于這種論調,我基本沒有反駁的興趣,因為,如果富人交納的稅都被揮霍了,或者至少不用于有利于窮人的用途,那么,富人交納再多,都與窮人沒有關系;而富人交納的少,或許還可能為窮人多創造些就業機會,況且月收入8000以下其實根本就不算什么富人。
再看看現在的提高起征點方案,也就是在2500-3000元區間,更大可能是2500元,看來所謂減稅以刺激經濟的思路,可能還沒有進入到決策層的視野之中,輿論的冀望和鼓吹,更像是一場獨角戲。
□莫之許(北京 學者)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