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24小時網絡直播蒙牛牛奶安全生產全過程 > 正文
10月15日,彭博社、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日本共同社和NHK電視臺,西班牙艾菲社,港澳臺的主流報紙和電視臺,以及新華社等幾十家海內外媒體的記者,深入到呼和浩特蒙牛乳業集團總部進行實地考察參觀。據悉,此次活動是由國務院新聞辦組織的“媒體了解企業行動”,組織方透露,其目的就是通過中外記者們對蒙牛整個生產過程的親身體驗,傳遞給國內外公眾“中國乳業仍然值得信賴”這一信息。
事實上,自上個月中旬三聚氰胺時間發生以來,中國乳都呼和浩特已經成為國內媒體矚目的焦點,而如此大規模的境外媒體集體造訪,在近期之內還屬第一次。在參觀了蒙牛乳業集團位于和林格爾六期工廠的生產線、澳亞國際牧場以及乳品研究院,切身感受了中國乳業的生產全過程后,這些中外記者們親身體會三聚氰胺之后的中國乳業現狀,半天的行程,也令他們收獲頗豐。
24小時監控護航奶站
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來,國家相關部門展開了深入調查,調查表明,不法分子在原料奶中摻假、造假是造成三聚氰胺流入乳制品中的原因。工信部李毅中部長表示,尚未查出奶制品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人為加入三聚氰胺的現象。為保障產品安全,蒙牛對奶源管理進行了重點整治。連日來,在國家質檢總局開展的8輪奶粉、13輪液態奶市場抽查中,蒙牛的產品均100%合格。那么,蒙牛是用什么辦法保障原奶的安全呢?這成為這些海內外記者關注的問題的焦點。
蒙牛總裁楊文俊對此表示,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蒙牛就向全國基層奶站派出了8000人進行全程監督,實施“三盯一封閉”——人盯人、人盯擠奶廳、人盯運奶車,用24小時的監控,來保證奶源生產與運輸過程處在一個安全的封閉運行鏈條中,徹底關閉不法之徒制假造假之門。
今后,公司還將在所有奶站擠奶廳安裝攝像頭,給所有恒溫運奶車裝上GPS定位系統,讓每一滴原奶都處于“電子眼”分分秒秒的監控之下。一個看不見的“電子網”,將成為蒙牛奶源的安全屏障。
全面檢測杜絕安全隱患
在六期工廠參觀過程中,中外記者們親眼目睹了從原奶到出廠整個生產線的全程檢測。據了解,這些檢測均采用目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的《原料乳與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檢測方法》中規定的三聚氰胺的檢測方法。
據蒙牛檢測人員透露,整個生產過程要進行30多個檢測項目,包括國家規定的十幾個檢測項目和蒙牛自己制定的十幾個檢測項目,如理化和微生物檢測,滋氣味,食品安全檢測、防止摻假檢測(三聚氰胺,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添加劑,污染物,淀粉,糊精……)。其檢測覆蓋了原奶、下線、和出廠,實行全程檢測,以嚴堵一切可能的安全漏洞。
來自歐美的記者注意到了蒙牛“批批檢測、批批合格”的提法,“經過自檢的產品能夠達到100%合格嗎,蒙牛的標準與國家的標準又是否統一呢?”面對記者們的問題,蒙牛負責人似乎胸有成竹,因為除了進行嚴格的自檢之外,還邀請中國最權威的檢驗機構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對蒙牛產品進行第三方獨立檢測,所有產品均需經這家機構檢測合格,方可貼上安全標示,上市銷售。一個月來,該院對蒙牛產品不間斷的檢測表明,蒙牛所有乳制品均符合國家安全標準,蒙牛的這種安全狀況,也是國內乳品品牌、尤其是各大乳品品牌當前情況的一個縮影。
澳亞牧場讓老外意想不到
在境外記者們的傳統意識中,大規模的現代化牧場理應只在歐美、澳洲等乳業發達地區才有,而澳亞國際牧場卻出現在了中國的蒙牛。
據該牧場相關負責人介紹,擁有1萬多頭荷斯坦奶牛的澳亞國際牧場,是中國首個國際示范牧場,機器人、轉盤式擠奶和動物福利等多項具有國際水準的先進技術均屬在國內的首次運用。
近年來,蒙牛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扶持規模化小區和奶站建設、幫助中小型現代牧場快速發展。根據新近出臺的《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的要求,蒙牛還將拿出大量資金,加大對奶站的托管力度,增加建設一批規模奶牛小區和現代牧場,讓蒙牛的奶源水平上到一個新的臺階。目前,來自規模化小區、牧場和大型現代牧場的原奶已占到蒙牛奶源的50%。與此同時,蒙牛超大型現代牧場建設也開始進入新的階段,將在原有的7個萬頭規模的超大型現代牧場之外,籌建20個新的超大型萬頭現代牧場。
在完成全程參觀,零距離感觸蒙牛后,記者們不僅加深了對中國乳業的了解,而以蒙牛為代表的中國乳業先進的生產工藝以及完善的管理和監控措施更是讓他們相信,中國乳業會盡快走出這次危機,并重新贏得中外消費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