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罐頭換飛機的傳奇
——《激蕩•1978-2008》編導王玉
在中國的改革史上,“鄧小平南巡”是一個重大事件。在有些時候,它甚至被認為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在意識形態領域,它果斷地中止了“姓資姓社”之類的討論,是繼1978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在經濟領域,它則激發了新一輪的商業浪潮。
很多人都在這一年下海了,馮侖、潘石屹、陳東升、毛振華,他們后來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92派”。
也是在這一年,一個名叫牟其中的四川企業家成為了中國商業界最耀眼的明星。8月,牟其中用幾車皮罐頭換回來四架蘇聯飛機,當它們一一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的時候,宣告了一個天方夜譚似的商業故事,竟然真的變成了現實。
牟其中是一個充滿了激情和想象力的四川人。早年,他曾經因為寫了一篇《中國往何處去》的文章而坐了幾年監獄。出獄后,他在家鄉辦起了一個銷售部,以后又開了很多公司,一直到“罐頭換飛機”的成功,才讓他一夜而為天下知。
事實上,他為了這個項目忙乎了將近三年。
1991年,機遇終于降臨,蘇聯這個世界大國轟然解體,隨著國內局勢的動蕩,消費品緊缺頓時成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牟其中所能提供的罐頭和食品,成了俄羅斯人最最渴望的東西。牟其中為了讓俄羅斯人相信南德有大量的罐頭和食品,在三天之內組織全公司的人找商品、辦展覽。據馮侖回憶,有趣的是,王石也送去了樣品,“王石送了兩車皮罐頭,萬科當時是貿易公司。”
據說,俄羅斯人看到滿屋子的商品樣品很是滿意,這些正是他們當前所急需的。他們立刻拍板答應用飛機來換罐頭。
罐頭就是這樣換來了飛機。仔細研究,整個流程一點都不玄乎,它既不像當時媒體報道說的那樣神奇,也不像后人批駁時講的那般忽悠人,它是一個完整而復雜的商業模式,由很多繁瑣的細節一環扣一環地串聯而成的。不可否認,當時南德集團為了這個計劃花費了很多心血,也冒了不少風險。
牟其中在1992年前后的冒險成功,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在經歷了14年的改革開放之后,計劃體制已經在內外交困中面臨逐漸瓦解的邊緣,缺乏市場開拓能力而造成貨物積壓仍然是困擾很多國營企業的最大難題。這無疑給很多像牟其中這樣的民營企業家提供了巨大的運營空間。通過創新的方式在流通環節中獲取利益,成為這些冒險家屢試不爽的致富手段。
自“罐頭換飛機”一戰成名后,牟其中就一直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宣布了一個又一個的驚人項目。1993年春天,牟其中宣布投資100億元獨家開發滿洲里,建設“北方香港”,1996年,他宣布對遼寧的三家國有企業進行2億元的投資改造,9月,他對外公布投資總造價為1億美元的“國際衛星-8號”,等等。當然,在這些驚人的項目里,包括要將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
這一個個龐大的投資計劃,當時并沒有被質疑,而是一次次像炸彈一樣在全國媒體上爆炸,1994年,美國《福布斯》雜志還將牟其中列入當年度的全球富豪榜。同一年,中國的一本名為《財富》的民間雜志把他定為 “中國首富”。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的采訪中,牟其中也是表現得自信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