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敬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市場經濟等重要經濟政策的理論推手。
“93年我坐出租車,上車的時候,我跟面的司機打個招呼,我說你今天生意好嗎?他勃然大怒,他說好什么啊。共產黨那份我還不知道掙夠了沒有,就是車捐啦。我說共產黨礙你什么事,他說那個車捐,他們就是認識什么交通隊的,認識銀行的,就把我們當牛馬使。這些人要毛主席在,早把他們崩了。然后我就問他,毛主席在的時候你拿多少錢一個月,現在怎么樣?他說毛主席在的時候,他拿50幾元錢一個月,現在嘛大概2000塊。后來我就說你這樣,你怎么說還是那個時候好,現在不好?他說也不是說那個時候生活比現在好,我現在比那個時候生活好多了。可是你要知道,我是怎么掙來的,我早上幾點鐘起,我晚上幾點鐘睡,而且當時劫車的很多,他說搞不好命就丟了。可是他們呢,他指的就是那個開車行的,他們就是因為有關系,就把我們當牛馬使。”
近日,吳敬璉在接受第一財經大型紀錄片《激蕩•1978-2008》采訪時,激動地描述了這個對他的一生都震動很大事。
吳敬璉人們眼中是一位敢于“秉筆直言”的學者,這位78歲的老人時常敢于在國家領導人面前直言來推動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吳市場”的美譽便在于他積極并且不遺余力地從理論上推崇著市場經濟體制。 他時刻憂心著改革大業,無數次直陳社會弊端。因而,他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的泰斗和“良心”
“我們共產黨、我們政府手里掌握著權力,這個權力需要運用得當。如果不能夠推進改革,這個社會問題也許會越來越嚴重。哪怕全國人民收入都增加了,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是腐敗這一個問題,就會使得我們失去了執政的合法性。要制止腐敗根本的辦法,就是推進改革。從過去的經驗證明,政府配置資源的權力越大,腐敗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像這樣的例子啊,都說明我們必須堅定改革的決心,必須支持黨中央所說的,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在吳敬璉看來,過去30年給他最大的遺憾是,黨中央、鄧小平的一些重大決策,沒有完全實現。比如經濟改革中所有制的調整和完善,在吳敬璉看來直到21世紀,所有制調整的最后一些步驟沒有很好地完成。再比如小平8.18中具體對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提出的具體要求黨政分開和政企分開。至今沒有很好地解決。“主要原因就是有即得利益。政府機關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權力和利益。”
在吳敬璉的女兒眼中,吳敬璉就好像一個舞者,永遠不愿意脫下自己的紅舞鞋。這位幾近八旬的老人依然有著清晰的思維與極強的邏輯性。據吳敬璉女兒的描述,吳敬璉的愛好廣泛,還是一位電子發燒友。這與他多年的學者氣脫不開關系。作為計劃經濟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市場經濟的推手,吳敬璉坦言自己是在1983年1月到1984年的7月,在美國的耶魯大學做研究的時候,才對市場經濟有了清晰的想法。“這個時候呢,我們經濟學業的發展正是從新古典經濟學海因斯主義,轉向新的突破,因為信息經濟學的發展。所以在20世紀最后30年,經濟學有很大的革命性的突破。我正好這個時候重新學習經濟學,這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市場經濟,原來的想法本來是所謂的市場經濟商品經濟,就是什么都買賣。這個時候重新學習了經濟學,才知道所謂市場經濟它最核心的,就是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的基礎性作用。當時不但知道了這個結論,而且知道它是怎么起基礎性作用的,它是通過哪些機制起這些作用的。現在的市場經濟,它光靠市場放開是不能夠有效運轉的,它還要有其它的制度的支撐。所以這個時候,才堅定了明確了對于市場經濟方向的信心,和懂得為什么要搞市場經濟。”吳敬璉回憶說。
在吳敬璉看來,過去的30年最大的成就便是中國改革的目標確定為市場經濟,同時確定了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位耄耋老人,在面對改革開放30年的成敗與得失時,仍以他最了解也是最推崇的市場經濟,給與一個圓滿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