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民銀行年內第四次降息了,力度之大確實超過了此前各方的預計。毫無疑問,在目前國內外的經濟環境下,降息對維持投資信心、提振投資愿望是至為重要的。但是,至少有三個問題需要特別重視。
首先,不宜過度高估對民間投資的提振作用。這也是一個和產業轉型相關的話題,隨著部分傳統外向型產業在本輪經濟動蕩中受到沖擊,廠商撤出、工人離崗,也造成了相當規模的民間資金無處可去,積累的企業家資源無處施展。此時,對資金的渴望一度開始表面化,許多中小企業將自身經營困難以及流動資金緊張視作主要問題,融資成本高、融資管道少等形而上的問題一時成為熱點。
但就問題本質來看,即使立刻向相當部分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的優惠資金,部分企業也很難熬過此后幾年的低迷期。無論何時,資本有價且有選擇權始終是經濟運行中的常態和規則。從此出發,降息之后,民間閑置資本和要素所面臨的需求不足窘境難以立即得到根本改觀,但低資金成本造成的項目一哄而上倒可能使眾望所歸的結構調整進程再次延后。
其二,不宜過度高估對樓市的提振作用。實際上,在某些房地產市場已經先行調整的地區,如深圳、上海等地,部分樓盤項目確乎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回暖征兆,但這不等于說,在全國范圍內,本次降息將普遍地大幅提振各地樓市的價格與交易量“更上一層樓”。房地產困局的實質當然有開發商融資困難、消費者和投資者資金成本偏高的因素,但恐怕更多地是高均價水平下的有效需求不足,而這,幾乎是再降息幾次也不大容易改觀。
其三,不宜過度高估對股市的提振作用。就股票二級市場而言,首先不應將個人、機構的投資損益與政府政策意圖相捆綁。這不僅有違證券市場通行的“買者自負”原則,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此次中國人民銀行其實也并沒有在披露的降息文件中表示過對股市上漲的熱切關注。
如果各方的評論不談股市估值壓力、不講監管改進方向,而僅僅從所謂的“鼓勁”出發,簡單地將降息與股市上漲、債市走強聯系起來,則可能僅會有煽風點火的效果,導致多數普通投資者更為忽視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解讀和認識。換言之,即使有短期的投機盈利,但難免在中長期內面臨遭遇結構分化形成的新一輪嚴重虧損。
總而言之,將政策工具組合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手段功用無限放大并不合適,很容易使好好的政策討論變質成各取所需的庸俗營銷。只有戒除這點,政策才會在短期內與市場人氣形成良性互動,而且還可能在長期內解決經濟體系內的既有矛盾。
□沈洪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風險研究中心 研究員)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