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來,亞洲各央行一直為美國赤字提供資金,但如今,它們更可能是在買入本幣,而非吸納美國國債。
今年10月,亞洲各央行的外匯儲備總計減少1200億美元,減量是9月份的6倍。儲備銳減有幾個原因。估值效應令儲備總額有所折損:據估計,大約60%至65%的亞洲外匯儲備為美元資產,但不斷貶值的歐元資產或許占了五分之一。亞洲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普遍惡化。部分央行向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并動用外匯儲備支持本幣——例如韓國。此外,作為維持本幣弱勢的重商主義政策的一部分,亞洲央行近年來紛紛買入遠期美元,隨著這些央行平掉美元遠期頭寸,美元進一步遭到拋售。相關數據頗為貧乏,但這部分拋售額大概也有1200億美元左右。
只要中國繼續買入美元,美國就可以忍受這種亞洲對美元需求的起伏。美國數據顯示,中國如今是美國公共債務的最大持有者,共持有5850億美元的美國長短期國債。幸運的是,中國1.9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仍在繼續增長,雖說增幅有所放慢。
正在浮現的初步跡象顯示,其它亞洲經濟體遇到了資本的外逃,導致本幣貶值以及隨后的外匯市場干預。中國9月份外匯儲備增量反常地低于貿易順差與外國直接投資之和。這可能說明有少量資本外流。表面上,人民幣沒有任何壓力,其匯率大體上追隨正在升值的美元。但經紀公司Stone & McCarthy指出,盤中的波動顯示,中國央行曾入市干預,以便將人民幣匯率維持在交易區間內。中國10月份的資本流動數據應能提供更好的指引——也需要引起美國的關注。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家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辟分析。 [46]來源:FT中文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