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程瑞華
在國際金融形勢、國內經濟環境雙重影響下,我國樓市進入下降周期。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房地產市場繼續調整,商品房成交量大幅減少,房價開始下降。商業性房地產貸款增速明顯放緩。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業持續火爆,房價持續攀升。進入2008年,在國內宏觀調控和國際金融危機雙重壓力下,房地產市場出現持續低迷的局面。全國各地一路狂漲的房價開始出現分化,在一些大城市率先出現了下跌;由于對未來房價預期的改變,消費者開始了對房市的觀望,恐慌性的購房需求得到了抑制;在消費者的觀望中,房屋銷售市場交易量開始急劇萎縮。統計顯示,到三季度末,我國購置土地面積增速從2月份的35.8%下滑至-2.9%;商品房銷售面積在年初已出現減速的基礎上進一步減速到9月末的14.9%,減幅比上半年增加了7.7個百分點。特別是一些主要城市,一手房住宅的交易量大幅下滑,北京1月到9月同比下滑55%,上海下滑了30%至40%,一般城市的下滑也在20%左右;房地產企業庫存明顯增加,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進一步增長。9月末空置面積同比增長10.2%,比二季度提高了8個百分點。
從1998年至2007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10年高速發展,在住房制度改革、經濟高速增長及相應的人口結構等多重利好推動的情況下,住宅年銷售量增長10倍,住房銷售額增長近14倍,特別是2006年至2007年各地房價更是出現快速飆升,房價的增長幅度遠遠超過大多數家庭的收入增長幅度,提前透支了未來房價增長的可能性,透支了未來的市場空間。
據有關部門對全國6.5萬戶城鎮居民家庭抽樣調查資料顯示,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遠低于房價近幾年的增長幅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房地產市場最大的問題是房價增長過快,價格過高,從而把大多數居民排除在房地產市場之外,使大部分有自住需求的購房者“望而卻步”。一套房子動輒上百萬元,絕大多數工薪階層只能望房興嘆。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畸形的高房價不應是房地產行業理性的追求,而滿足居民基本的住房消費,并且能夠給高收入階層提供改善型住房需求才是其正常的發展目標。這次國務院明確肯定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但同時國家也采取了非常得當的措施,即國家投資房地產市場,領域嚴格限制在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而非商品住房。大量建設廉租和經濟適用房必然會擠壓商品住房的市場需求空間,目前的高房價就會逐步下來。畢竟,高房價對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是不利的,太多的資金陷入房市無法自拔,一旦出了問題,就會像美國的次貸危機一樣成為經濟的滅頂之災。
國務院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之一,將保障性安居工程、改善民生列為首項任務。意蘊十分明確,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性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切入點,也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之動力。但是,房地產市場擴大內需是放在保障性住房及以消費為主導的房地產市場上,對于這兩個方面,國十條有相當優惠各項政策來鼓勵居民消費。同時,國十條清楚明確表示,對于房地產市場炒作與投機不僅不鼓勵而且嚴格遏制,要讓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由投資為主導改變到以消費為主導上來。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日前表示,我國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通過三年多時間,將增加200多萬套的廉租住房、400多萬套的經濟適用住房,另外還有220多萬戶林業、農墾、礦區的棚戶區的改造,這樣總的投資可能達到9000億元,平均下來每年有3000億元的投入。這樣一個量的投入,可以看到中央政府改善居民基本住房條件的決心。
業內人士指出,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不是開發商期待的簡單“托市”。它一方面強調放松銀根,鼓勵消費;另一方面強調調整結構,引導市場。這將有利于商品房與保障房之間的平衡發展,有利于將房價控制在合理區間內,防止因房價大起大落沖擊經濟平穩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