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油價還可能下跌,經濟衰退不像人們想像的那么樂觀。此時也許正是我國成品油定價體制改革和燃油稅出臺的好時機
■見習記者 王月金
11月18日,國際油價再次創出新低每桶54.13美元,跌破50美元指日可待。自7月11日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以來,已經累計下跌近64%。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國際油價還可能下跌,經濟衰退不像人們想像的那么樂觀。
油價下跌勢不可擋
歐佩克的減產并沒有遏制油價下跌,歐佩克11月17日發表月度報告稱,預計今明兩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分別為8619萬桶和8668萬桶,均低于該組織此前的預期。
“油價是衡量經濟運行的一個重要指標,如今油價下跌趨勢不可逆轉,說明世界經濟并不像我們想像的那么樂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對本報記者說。
歐盟統計局11月14日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歐元區15個國家的GDP總和下降了0.2%,而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的GDP也同樣下降了0.2%,連續兩個季度GDP萎縮顯示,歐元區的經濟陷入15年來的首次衰退。
歐佩克日前也表示,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以及投資者擔心世界經濟增長前景,是導致當前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重要原因,而且這種局面可能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油價下跌主要是實體經濟下滑造成的,決定油價方向的是供求關系,而其它投機、地緣政治、美元等因素不起決定作用。”
全球經濟進入衰退期,使得油價將繼續下跌。美國費城聯儲11月17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經濟今年4月開始邁入衰退期,預計將持續14個月。調查同時還預計,在今年的第四季度,美國每月將減少20余萬個職位,將進一步加劇嚴峻的就業形勢。
由于日本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呈現負增長,11月17日,日本正式宣告本國經濟進入衰退期。
未來油價有望探底
“油價跌破40美元也不是不可能,關鍵要看經濟下滑和各國制止經濟下滑的兩種作用力的對比。”中國社科院財政與經濟貿易研究所研究員溫桂芳對本報記者說。
目前全球各國制止經濟下滑的努力并未很快見效,一邊是全球各國忙于協調行動遏制金融危機,一邊是經濟衰退的數據屢屢報出。
牛犁說:“未來油價很難預料,還有人說要回到每桶25美元左右,因為全球實體經濟衰退很難避免。”
有鑒于此,國際能源署IEA在其13日發布的最新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下調了今年全球每日平均石油消耗量33萬桶,至8620萬桶——依此,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將降至0.1%,此前預計增幅為0.5%,遠遠低于2007年1.1%的增幅;2009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預期下調67萬桶,預計明年原油消耗量僅增長0.4%。
有分析認為,從歷史走勢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后的1998年12月,原油價格下跌到8.5美元,約為1996年12月25美元價格的三分之一。此次原油價格從148美元下跌到日前的54美元,價格也恰好在三分之一附近,因此,50美元可能是此次原油下跌的長期底部。
但國際能源署(IEA)在其11月12日發布的年度《國際能源展望報告》中宣稱,廉價石油時代已告終結,一旦全球經濟從危機中復蘇,油價將重上100美元,甚至更高。
中國的調價機會
國家遲一天下調油價消費者每天要多掏3億元買油。近期有媒體用當前油價減去2006年國際原油為60美元/桶時油價的方式計算出國家“跟漲不跟跌”造成的消費者損失但有人稱這種算法不科學。
不論爭議如何,在現有形勢下成品油定價體制改革和燃油稅的出臺的確是一個時機,坊間呼聲很高。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11月18日向媒體透露,中國政府將馬上開始征收燃油附加稅。
但成品油定價體制改革何時出臺、國內油價何時下跌﹖沒有人愿意預測。有分析認為,國內油價漲跌不是一件易事,涉及到發改委、財政部和兩大石油集團的三方博弈,發改委是定價部門,財政部是稅率制定方和煉廠補貼方,而兩大石油集團是直接的利益方,三者之間博弈令油價調整顯得很復雜。
溫桂芳認為:“時機不是關鍵問題,關鍵是看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怎么改,現在國際油價下跌這么多,國內油價還維持高位,這樣說不過去。”在消費者看來,國際油價漲我國應該漲,而國際油價降我國也應該降。
專家認為,從短期來看,定價機制改革與國際接軌存在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接軌,即現行機制;另一種是間接接軌,指的是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接軌,即跟蹤布倫特、迪拜和米納斯這三個產油區的價格,在此基礎上,加上國家核定的原油加工為成品油的加工成本和銷售差價后形成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