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央行繼續實行靈活審慎貨幣政策 > 正文
央行昨天發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貨幣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貨緊縮,而由于大量的流動性注入在經濟好轉后可能轉化為通脹壓力,因此在長期要防止通貨膨脹。
報告認為,從國際、國內周期走勢看,當前通貨膨脹壓力明顯緩解。一方面,隨著金融部門繼續去杠桿化,生產者和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呈現下跌態勢,國際油價跌破60美元/桶,銅、煤炭以及農產品等品種的期貨價格也都大幅下挫。受此影響,我國進口價格漲幅高位減緩,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進口價格比上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有助于減輕通貨膨脹壓力。
此外,我國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前三個季度實現GDP20.2萬億元,同比增長9.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PPI漲幅也從高位回落至6.6%,而CPI增速更是連續6個月回落。而宏觀經濟景氣指數中的先行指數、消費者預期指數、企業景氣指數等也均呈現下行趨勢。
報告分析說,有關通貨膨脹周期的研究表明,通貨膨脹在經濟衰退中傾于下降,而在經濟擴張中傾于上升,這已經從通脹預期中得到體現。報告稱,通脹壓力緩解為結構調整提供了空間和時間窗口,因此,可擇機推進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為長期內保持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定奠定基礎。
報告表示,在這樣的宏觀經濟背景之下,貨幣政策要防止通貨緊縮。央行提出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確保銀行體系流動性充分供應,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維護貨幣和金融穩定,與積極財政政策相配合,積極支持擴大內需,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支持力度。
但報告同時提醒說,國內勞動力供給可能已接近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能源資源約束的矛盾亦日益突出,勞動力成本、資源能源價格上升是長期趨勢。而且為應對金融危機,國際上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實施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注入的流動性在未來經濟好轉后可能轉化為通貨膨脹壓力。因此,貨幣政策作為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在長期要防止通貨膨脹,同時,應該努力保持幣值穩定,促進經濟增長。快報記者 李丹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