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稱系擔心培養大飛機競爭對手 空客稱哈飛項目將如期完成
本報記者 王瀟雨 北京 珠海報道
“中國將成為空客的第二個中心。”歐洲空中客車公司(下稱空客)首席執行官托馬斯·恩德斯一個多月之前在天津A320總裝線投產之時的承諾言猶在耳,然而已經簽署框架協議的A350XWB寬體飛機5%工作包以及A320機翼第四階段項目,卻陷入停滯。
按照空客這兩個項目中方合作伙伴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西飛)以及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哈飛)的母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航工業)的有關人士的說法,“對方條件過于苛刻,已經沒法再往下談了”。
合作受阻技術轉讓深度
“他們把價格壓得太低了,換成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接受。”中航工業辦公廳一位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這里所說的價格即空客將其零配件生產轉包給中方合作伙伴,然后再從中方采購配件的價格。而此次陷入僵局的談判之一——A319/320機翼翼盒第四階段項目的分歧也正是在于空客的采購價格。
空客中國總裁博龍9月底在天津談到這個項目時曾坦言:“西安生產的機翼翼盒,要通過海運,到歐洲進行機翼的整體裝配,然后再運回天津,通過天津總裝線,把機翼裝到飛機上。這樣的話,海運的費用比裝配的費用還要高。”因此,“我們正從生產角度來給出一個方案,把機翼的整體裝配放到天津來,這樣的話就可以節省很多成本”。
“機翼的這個項目對空客來說只有好處,”上述中航工業人士稱,“否則按照現在的生產模式,運費成本、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得增加多少?”
此前,天津A320生產線引發擔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生產成本,在業內看來,供應鏈的加長甚至可能使天津生產的A320系列客機成為“史上最貴的空客”。
“我們本來就是為了配合天津的項目,也不是為了賺錢,但也不能賠錢做啊。”中航工業一位內部人士如是說。
空客中國公關部的一位人士則表示,“談判本身就是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但達成合作是雙方共同的目標所在”,因此“盡管暫時有分歧,但并不會對空客與中國航空工業合作的進程造成阻礙”。
而對于與哈飛合作的A350XWB寬體飛機機體結構5%的制造份額談判的分歧,有媒體披露說是“空客方面對空客外專人員設置了大量補貼類費用,甚至要求其外專人員家屬費用乃至未婚伴侶的費用也要進行補貼”。
“媒體的報道并非空穴來風。”中航工業副總經理譚瑞松在11月8日舉行的中航工業掛牌新聞發布會上對此作出如是回應。
“我們已經做了讓步,但對額外增加的這些費用,我們肯定不能接受。”上述中航工業辦公廳人士表示。
而空客中國一人士則回應說:“談判的細節條款在談判結束前不對外公布,所以對此說法不作任何回應。”
在哈飛企業文化部一位人士看來,“雙方分歧的根本還是在于技術轉讓的深度”。他表示:“對于技術轉讓的份額和內容,雙方始終在討價還價中。”
“目前我國的復合材料研究的實力與先進國家的差距還是非常大,如果未來10年我國在相關復合材料上的研究還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那么國產大飛機研制很可能要受制于人。”一位航空業內人士表示,“或許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談判才會進行得如此困難。”
談判艱難項目停滯
“和空客的談判一直非常艱難。”哈飛企業文化部的一位人士11月12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和我們之前的合作伙伴相比,與空客的談判一直進行得非常不順利。”
據一位了解談判內情的哈飛內部人士透露,空客在A350XWB復合材料項目上提出了4種合作模式:一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轉包模式,再就是波音787翼身整流罩轉包模式,以及一級供應商模式和風險合作模式。哈飛選擇了最能夠接近核心技術的風險合作模式,雖然需要承擔全部或部分研制及供應商培養的費用,但對哈飛復合材料制造技術水平的提高有著重大的意義。
雙方盡管在今年7月范堡羅航展上簽署了框架協議,但其實在航展開始前一天,雙方仍然沒有達成一致。盡管后來通過協商,雙方終于在遵循各自大原則的前提下達成一致,但分歧仍然存在。
上述哈飛企業文化部人士表示:“雙方目前雖然沒有繼續進行談判,但一直在保持密切的接觸。”他強調:“雙方還是很有誠意的,也希望這個項目可以繼續推進下去。”
一位航空業界專家認為:“A350XWB將大量建造量分包給承包商,這與其競爭對手波音的787機型類似,”但“也將面臨因承包商未能按時完成任務而延遲交付甚至重新設計的風險”。
“A350XWB計劃在2013年正式投入市場,空客承受不起生產中的任何閃失。”該人士表示,“空客已經因為A380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損失了60億美元的利潤。”
“并沒有媒體描述的那么僵,目前哈飛的項目進展很順利。”空客中國公關部相關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透露,“計劃在明年3月份建成的復合材料制造中心項目也將如期完成。”
“跨國公司更多追求的是利潤的最大化,這次談判陷入僵局的直接原因也是因為利潤分配。”對于這兩個本已板上釘釘項目產生的波折,是因為“空客忌憚我國民族航空工業發展以及‘大飛機’戰略而改變其中國戰略”。一位航空業內資深人士表示,“有這個因素在里面,但并不是主要因素”。
該人士表示,不管波音還是空客,這些航空制造業巨頭目前都是將自身的產品“在中國制造”,而非真正的“中國制造”。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