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胡楠)全球金融市場動蕩,股市持續低迷,央行連續降息,受此影響,銀行的理財產品期限普遍縮短,收益率也降低。
昨日,記者走訪招行、建行、中行、中信等多家銀行發現,信托類、票據類產品仍是市場主流,但數量明顯減少,期限短、收益少成為眼下理財產品的共同特征。以中行為例,本月僅推出人民幣博弈14天和21天兩款產品,利率收益分別為2.3%和2.5%。而在前幾個月,銀行平均每月都有十個以上的產品推出。招行幾個月前發行的信托類產品期限多在300天左右,收益率也高達5.6%,本月推出的幾款同類產品,期限短的僅1個月,收益率也降到3.6%。
錢生錢網統計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月7日11家主要的商業銀行共發行78款理財產品,與上周相比出現明顯下降趨勢。本周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32款,市場占比約41%,相比上周出現上升勢頭。
業內人士分析,理財產品期限縮短、保本型增多,多是為了迎合市場需要,走穩健路線。央行連續降息,使銀行發行信貸類產品的勢頭有所減緩,收益也有所降低。加之前段時間央行宣布將央行票據由每周改為隔周發行,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也受到影響。
武漢諾亞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胡俊分析,短期理財產品保底、流動性好,但只是權宜之計,此類產品大賣反映出市場信心不足。從理財規劃上,市民應該“長短搭配”,利用國債等低風險的長期投資工具鎖定相對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