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本報近日獲悉,增值稅轉型改革方案已基本確定。若無大的變化,方案將于明年1月1日起執行。
增值稅轉型,是要將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應該說,該改革方案亮點明顯,如在范圍上實行全國推廣,此前只是區域試點,且在程度上實行全額抵扣,此前僅為增量抵扣的局部改革。無疑,這是自企業所得稅兩稅合并以來,稅制改革方面的一個新的階段性突破。
從計稅原理上講,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與所得稅不同,增值稅屬于一種價外稅,征稅主體是消費者。從類型看,增值稅有生產型和消費型兩種。就稅收收入角度而言,增值稅轉型,在財政收入方面具有一定的減收效應,有學者估計減收效應大約在1000億元左右。
顯然,由于生產型增值稅體系中,企業在購置固定資產時不能抵扣購置資產內含的進項增值稅稅款,因此在經濟活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復征稅的問題。當前中國稅制結構中,有部分商品還被征收消費稅,故購置同時含有消費稅與增值稅的固定資產,也存在被重復征稅的問題。
中國的增值稅轉型試點起始于2004年,首先在東北地區展開,之后試點擴展到中部多個省份,以支持中部崛起戰略。事實上,當時的增值稅試點,更多的是作為地方優惠政策的激勵工具而存在。不過,由于增值稅本身的流轉稅性質,將其轉型試點作為一種政策優惠的激勵政策來使用,模糊了稅制的中性原則,也影響了稅制的穩定性。
因此,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型,不僅有利于緩解重復征稅的問題,且在全國范圍內、全額抵扣的增值稅轉型,還原了稅制中性原則。
目前,由于全球經濟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對外依存度較高的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事實上,危機已經對東部沿海地區的不少企業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今年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長放緩至9%、企業利潤加速下滑、工業增加值快速回落,以及財政收入出現快速回落等,都表明了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傷害。
在這種形勢下,增值稅轉型的時機選擇上是否適宜?有學者表示,前兩年政府財政收入增速較快,但增值稅的轉型還只是局部試點,那么,在財政減收趨勢已現的情況下,增值稅的改革豈不是阻力更大?事實上,包括增值稅在內的稅制改革并沒有一個所謂的最好時機,稅制的完善終究是有益于經濟發展的。增值稅轉型方案若正式推行,反映出政府在稅制改革方面更加成熟,也體現了政府迎難而上的毅力和勇氣。
必須指出,針對稅制改革,有必要矯正投機性或機會性的思維。顯然,包括增值稅在內的稅制改革只是影響企業經濟活動的部分因素。企業什么時候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投資規模多大,是綜合多種因素而進行的戰略實施,不會因為增值稅實現轉型就盲目地投資——除非這個企業存在嚴重的治理結構缺陷,或委托代理機制嚴重不完善。從長期看,增值稅的轉型是遵循了稅制中性原則。
同時,增值稅轉型對政府稅收造成的減少是可控的,不會太大。由于消費型增值稅允許企業購置的固定資產進項稅款進行抵扣,確實降低了增值稅的稅基,但增值稅稅基的降低客觀上減輕了企業的稅負,有利于企業改進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研發投入等。增值稅轉型初期對企業效率的激勵,或會增加企業的稅前利潤,這就為政府提高企業所得稅增加了稅基。因此,增值稅轉型對國家財政收入的影響是有限的,不能靜態的片面的關注增值稅稅基的減少。
也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政府的收入比重出現了明顯的提高,而企業,特別是居民的收入比重相對有所下降,這在客觀上影響了國內的最終消費支出。以前三季度為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在22%左右,而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同比增長12.9%,兩者差距接近10個百分點,這多出的部分消費支出,內含著政府消費增長在這一階段起到了助推作用。
總之,包括增值稅全面轉型在內的稅制完善,也有助于逐步平衡國民收入在政府、企業和居民中的比重,有利于改善企業生存狀況,降低稅負,增加居民的消費能力,最終有益于整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