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產經 > 松下電器擬收購三洋電機 > 正文
新快報訊 (記者 陳學東) 昨日有消息稱,松下電器公司已決定趁金融風暴席卷全球、金融機構囊中空虛之機對三洋電機發起收購,預計今年內將與持有三洋股份的美國高盛、三井住友銀行、大和證券三大金融機構達成協議,購進該公司70%的股份。
這不僅是日本國內電器巨頭間的首樁并購案,如果并購達成,松下也將因此超過日立,成為日本最大電器廠商,年銷售額將超過11萬億日元(約740億元人民幣)。昨天上午,松下電器股價上漲8.7%,有消息說,松下電器將在11月7日召開發布會,公布收購三洋電機股份的計劃。這一消息未得到松下方面的確認。
收購資金達63.1億美元
由于盈利水平急速下滑,三洋曾于2006年2月向美國高盛、三井住友銀行、大和證券發行了約30.5億美元的優先股,以借此獲得業務重組資金。這三家金融機構一共持有三洋4.3億股優先股,如果轉換成普通股,則占據三洋70%擁有投票權的股份。
如按目前的三洋股價計算,松下收購這些股票可能需要花費63.1億美元。
在全球電池業務迅速擴張的背景下,三洋、松下和索尼三家占全球市場份額六成多的鋰電池巨頭今年相繼公布了增產計劃。松下于8月份宣布,將斥資1000億日元新建鋰電池工廠。調查顯示,到2012年,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將比2007年增加24%,達到27億塊左右。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松下收購三洋后,不僅在太陽能電池領域消滅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同時也因此讓松下在新能源研發上成為了日本乃至世界的老大。
有消息稱,在今年上半年因價格問題談判失敗后,松下總裁大坪文雄和三洋總裁村上佐野在今年10月再次舉行了會談,并且原則上已同意三洋成為松下子公司。交易將于明年4月左右完成,松下計劃保留絕大部分三洋員工,并繼續使用三洋品牌。
整合中國工廠是難題
據業內人士透露,松下收購三洋有其全球化戰略考慮。收購三洋后的松下將在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手機甚至汽車等領域上發力。但也有分析認為,三洋雖在市場代加工領域成績斐然,但也有半導體、白色家電等業務虧損的包袱,二者整合后能否如原先預期,仍有不少變數。
而在中國,目前松下電器擁有近70家合資或獨資工廠,三洋電機則擁有近30家工廠,其中有兩家是上市公司——合肥三洋和大冷股份,而合肥三洋是三洋電機在華業務中相當重視的一塊。如何整合這些工廠也是一大難題。有消息人士告訴記者,三洋的洗衣機生產實際上將逐步轉移到合肥三洋來生產,而平板電視業務無論是日本市場還是海外市場都已經逐步萎縮,在這樣的情況下,松下在收購三洋后很可能把三洋的這部分資產停產或者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