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習記者 王麗娟
10月31日,三季報披露的最后一天,正如市場所預期的那樣,繼中信泰富之后,“雙鐵”——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以16.53億元的匯兌損失,再次印證了“澳元門”的殺傷力。
據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第三季財報數據,受國際匯率大幅波動影響,中國中鐵產生匯兌損失23.51億元,從而導致第三季度業績虧損5.5億元;中國鐵建也遭受了3.2億元匯兌損失。
“澳元門”引爆者
中信泰富公司高達150多億港元的外匯期權交易虧損拉開了“澳元門”的序幕。該公司公告稱,由于在澳元期權產品上的投資失誤,造成了147億元人民幣的損失,其中逾8億元已確認虧損。
中信泰富的虧損還在繼續擴大。最近,澳大利亞麥格理公司發布報告稱,由于過去一周澳元對美元進一步貶值12%,中信泰富澳元外匯合約虧損已接近200億港元。
據發布的公告顯示,中信泰富購買的澳元累計期權合約共90億澳元,平均價為每1澳元兌換0.87美元,而合約規定中信泰富每月都要買入,當匯率低于0.78美元時,公司更要兩倍買入,直到2010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銀行上海分行國際業務部交易員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公司所簽署的累計期權合約沒有下限,卻有上限。也就是說,在澳元不停下跌的過程中,中信泰富要一直接盤,而一旦澳元中間價向上走時,達到一定的上限,合作公司有權力終止合同。這樣就導致其名義交易量超過公司本身所要支付的澳元,這種不平等合約并不是一種合理的避險工具。
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康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指出,中信泰富對國外市場不了解,該投資行為也不是一種保值行為,而是一種投機行為,如果真的想對沖風險也應該由對沖基金來操作,這樣風險會更小一點。
專家警示外匯投資風險
繼中信泰富之后,不斷有公司披露,因投資澳元而虧損。“雙鐵”的命運也被綁在了澳元匯率的走勢上。
在中信建投分析師田東紅看來,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因澳元產生的虧損與中信泰富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她表示,中信泰富的虧損是由于投資于外匯衍生品從而帶來的杠桿效應,導致公司虧損成倍增長。而“雙鐵”的損失只屬于簡單的外匯貶值。
兩公司在發布的公告中表示,目前的匯兌損失較大,主要是和澳元結構性存款有關,不過是一次性因素,公司會采取多項措施以及申請外幣結匯規避匯率風險,并表示,自上市以來未進行過金融衍生品的投資。
澳元屬于典型的商品貨幣,匯率與大宗商品價格相關性較高。由于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海外消費市場可能會繼續萎縮,澳大利亞的經常項目預期會惡化,澳元短期和中期走勢都不容樂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澳元走勢與澳洲的資源型經濟相關聯,當全球經濟開始衰退、初級產品價格下調時,澳洲的經濟前景就比較堪憂了。
日前有研究機構認為,由于失業率上升且通貨膨脹率下降,澳大利亞央行可能將基準利率由6%降低至4%。該機構預計,澳元對美元的年底匯率水平為0.7,在2009年上半年可能貶至0.64。11月2日,澳元兌美元的匯率已跌至0.6624,而今年7月份,澳元兌美元創下24年新高,匯率高達0.9849。
上述國際業務交易員認為,以中信泰富為例,如果為了規避外匯上漲的風險,盡量采用簡單衍生產品,可以單純地只做遠期或者該貨幣的看漲期權。在市場波動的時期,要掌握交易虧損的數額,并且要有風險規避的措施存在。
李康認為,在做投資之時,要對投資產品的性質、用途、風險做詳細的分析和了解,并且還需要懂得在該領域操作的人才。
有業內人士稱,內部風險控制很重要。即使是做套期保值,也可能因為交易員的個人原因,投機失控導致巨大風險。因此,每個重要的交易員身邊一定要有實時實地的監控。一旦發現虧損,企業應該認真考慮平倉,否則會承擔更大的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