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陳浩 實習記者 鄧瑤 見習記者 趙飛飛
10月16日,下午4點,和秦皇島港的其他港區相比,薄霧籠罩下的鐵礦石港區顯得格外安靜,綠色紗網下的一堆堆鐵礦石已銹跡斑斑。
“你看,碼頭全是空的,以往哪會像這樣蕭條。”帶記者參觀港區的張先生感嘆。
秦皇島港雜貨的一位工作人員則無奈地表示:“都把我們這里當倉庫了,好多堆了大半年了都還沒拉走。”
其實這只是鐵礦石壓港的冰山一角。根據海關總署的最新統計,9月底全國鐵礦石港口庫存量大約6973萬噸;8月份全國鐵礦石港口庫存量7050萬噸左右,其中,澳礦占49.9%、印度礦占13.96%、巴西礦占23.04%。
壓港背后,是中國鋼企集體限產、減產、停產、半停產的緊急行動,甚至是,一家又一家虧損、倒閉的鋼廠。
事實上,自連續8年高增長后,中國鋼鐵價格自8月以來不斷下跌,中國鋼鐵業首次出現向下調整的威脅。
現貨商白描
參加青島會議的中國鋼鐵廠家對未來的形勢比較悲觀。山東萊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副總裁朱恒雁表示,“未來鋼鐵如何發展不好說,現在看,形勢比較悲觀”。
另外一家來自陜西龍門鋼鐵集團進出口公司副董事長李連勝(音)對記者表示,“全球經濟危機對中國鋼鐵業的影響可能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來,減產的程度會越來越高”。
中國鋼鐵行業協會顧問吳溪淳會上透露:自9月以來,中國鋼材價格平均下跌了300美元。絕大多數鋼廠當期都是虧損的。
由于出口減緩和宏觀調控等綜合原因,鋼鐵的消耗大戶,房地產和機電業的表現像錘頭砸在鋼鐵市場的心頭上。
王東升(化名)是華東鋼鐵市場一家現貨公司的總經理,在上海有七八家分公司, 每年營業額大概5億-10億。
華東的鋼材貿易商主要分為兩個階層,從鋼廠直接訂貨的叫現貨商,而從現貨商中提貨,賣給下游終端客戶賺取差價,叫“做工地”(行話“搬磚頭”)。“現貨商和鋼廠之間是唇亡齒寒、生死與共的關系”。
現貨商同鋼廠的關系舉足輕重,存在這樣一個潛規則。行情好時,鋼廠會大致分配好訂貨商貨物,如果訂了1000噸貨,關系好的話,額度可能會增加500噸。如果價格跳水,現貨商折本也要接一些貨。不接,就斷了這層關系,以后行情好的時候,根本無法訂到貨。
“在上海這塊市場,這輪鋼價下調對現貨商打擊相當大。從6月、7月鋼材高位到現在,總體跌幅達到一半以上,如果提前沒有準備,相信不少人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王東升說。
據其介紹,過去幾年里,一噸板材賺取400-500元是一個正常的利潤,如果一噸能賺1000,那就是暴利。從9月到現在,公司主營的冷軋板已經跌了2000元。跌去了一半,如果現貨商中,提貨的錢主要來自銀行借貸的話,只能宣告破產了。
鋼價跳水,鋼廠無奈反補。
針對目前的行情,鋼廠在不同程度上實行反補政策,但杯水車薪。以馬鋼為例,每個月按10日、20日、30日三天算一個均價,然后再對照訂貨價的差額進行30%的反補。
“9月份跌了2000多,馬鋼對我們回補了800左右,其余的損失都是由現貨商承擔”。
對于大的現貨商來說,上個月是一天跌掉一部寶馬,現在是一天跌去一套房子。
在華東市場,一年營業額在10億到20億的大型的現貨公司至少上百家,如果算均值,目前他們的庫存量大概在5000噸。對于這個庫存來說,至少把這上半年的利潤全部吐出來了,所以只能抓緊時間以低價出貨。
王東升透露,此前從馬鋼訂了2000噸的板材,每噸均價是5000元,由于幾個月以來價格每天下跌,如果今天一噸4000元,公司就在3800元出手,留到明天說不定就只有3700元。這次訂貨已經讓他們的損失達到了300萬左右。
“現金為王”戰略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房地產進入寒冬,使得鋼鐵貿易商不得不調整戰略為“現金為王”。2008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額增速為11年來首次負增長,根據2008年7、8月的平均銷售量計算,各大重點城市消化現有庫存的時間將為2年左右。
上述來自國泰君安10月17日發布的研究數字,在螺紋鋼貿易公司的身上可以找到許多細節上的印證。螺紋鋼主要供應下游房地產建筑市場,所受影響頗大。
福建商人簡志(化名)在上海做鋼材市場摸爬滾打十多年了。依照他穩打穩扎的作風,每年都能穩賺幾百萬元人民幣,如今的市場讓他越發謹慎了。
簡志說,“現在鋼價每天二百、二百地跌,從6月份的每噸6000多元跌到現在3500元左右,跟股票市場一樣。下一輪要看3000元這個價位。許多現貨商已經撐不住了”。
“我手頭一個在無錫的地產項目,建筑商是中國建筑總公司,以前每個月向我們訂2000多萬元的貨,現在停工了,光利潤每個月就損失100多萬。”
所幸,簡志調整銷售方針,“高買高賣,低買低賣”,銷售之余,利用一天一跌的行情還少有盈利。
“例如,建筑工地13日向我們訂貨,由于價格按照訂貨當天計算,我們就盡量把發貨時間往后推。現在鋼材一天跌200,推一天,一噸就賺200。平均每次發貨100多噸,這一塊的利潤還相當可觀”。
但是這樣的行情并不值得樂觀。到底底部在哪里,誰也說不清楚。因此,鋼材貿易商也們手頭有現貨的都在抓緊時間拋貨。
相比于王東升和簡志,朱文(化名)的經營方針更加靈活,他的公司做工地賺差價。朱文的下游客戶主要生產機電設備,上游客戶是現貨商。
朱文對記者說,目前上海機電設備生產商還是一如既往,生產多少設備,拿多少板材。偶爾有兩家來自青浦、松江(上海郊區)生產變電柜的兩個廠家可能資金鏈相對寬裕,或許意識到現在是一個很好的進貨時間,比往常多拿了許多。
鋼材價格從谷峰跳水,朱文短短幾個月內就經歷了角色的轉變。
“6、7月份,鋼材漲得最好的時候,現貨商‘牛’氣得很,對工地商都是限額供應,打電話去要貨,先問你是哪家公司的,貨給多少是多少,價格說多少定多少;現在跳水了,他們(現貨商)主動打電話過來,好說歹說,催我們訂,價格由我們定。我們也不手軟,100、100的砍”。朱文說。
這幾個鋼鐵貿易環節,正是國內鋼鐵市場經歷著一次輪回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