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閆立良
央行昨日公告,為保證市場流動性充分供應,決定隔周發行1年期央行票據,本周暫停發行。這意味著,通常被市場看作是基準利率變動的風向標的1年期央票,發行頻率驟降50%。這是央行對周小川26日“保證市場流動性充分供應”表態迅速的行動跟進。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暉對此表示,26日周小川向人大常委會報告金融宏觀調控有關情況,這是歷年來國家央行第一次將金融調控情況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報告將為下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供決策依據和建議,也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調控確定了基調。
報告提出,下階段金融宏觀調控的方針是,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行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結合國際收支變化情況,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將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引導貨幣信貸合理投放,”將是“保證市場流動性充分供應”的主要手段。
針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今年下半年以來,央行已經在適時調整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以保證流動性供應,分別于9月和10月連續兩次下調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這主要是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及對我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也釋放了保經濟增長和穩定市場預期的信號。
周小川在報告中強調指出,未來通貨膨脹形勢有可能出現交替和反復。但現實是嚴峻的,我國9月份當月GDP增速已經跌至9%,創下5年新低。與此同時,我國的工業增加值則在9月跌至11.4%這一七年新低。受金融危機影響,保持經濟增長顯然遠比未來某段時間內的通脹要重要。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認為,不排除央行目前還是想堅持“有保有控”的方針,但從當前的經濟回落情況來看,這樣的調整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一位業界知名專家強調,金融決策層旗幟鮮明地提出要“保證市場流動性充分供應”,或許預示著決策層認為當前經濟過熱的因素已經消失,宏調需要轉向防范因外部金融危機和內部經濟調整而受到的沖擊上來,防范國內經濟可能陷入通縮的風險。因此,制定完善銀行體系流動性支持應急預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就成為當前很迫切的任務。
另有研究人士認為,央行為保證流動性充足,果斷采取的1年期央票實行隔周發行是非常及時的。不排除未來央行為了保證流動性充足而采取其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