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的中國經濟,有可能成為率先走出次貸危機的新興市場國家之一。“昨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光大銀行2008上海CFO高峰論壇上表示。
巴曙松認為,次貸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國成了全世界的印鈔機。美國的外債總額甚至超過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的所有國家。但是,因為美元儲備貨幣的地位,使所有的外債都以美元為單位,可以印鈔票。這與亞洲金融危機由日資和美資撤離所引發,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已經到了重新制定游戲規則的過程。”巴曙松表示,是時候反思中國自身的增長道路、對外出口的看法和對待外匯儲備的看法。如果還是沿用原來的老辦法,很可能被捆在一個非常動蕩的目標上。
但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巴曙松認為中國有著不容忽視的自身優勢,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存在很大區別。中國經濟在2007年、2008年的進出口規模占GDP的比值,遠比1997年多。
其次,從價格機制來看,1997年,為了維持亞洲金融的穩定、人民幣匯率不貶值,中國主動承諾自身承擔調整的壓力,這使我們在匯率的價格機制上受到很大的壓制。但現在,中國在價格上基本處于有利的地位,同時在理順資源價格上面,國際資源價格的大幅下跌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盡管如此,巴曙松認為目前仍不能對通貨膨脹掉以輕心。糧食價格下跌后,仍與國際糧價存在較大差距,資源價格已經在上漲。到目前為止,央行面臨很大問題,被動的貨幣操作趨勢沒有改變,外匯儲備不斷增長。“這一次,通貨膨脹壓力很可能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更換。”
對于中國應該如何走出這場經濟危機,巴曙松表示應該找到新的增長點。首先是擴大消費需求,擴大內需,保證社會保障。其次,中國的企業構成不合理,大量的中下游企業過度競爭。中小企業邊際效應低,大型企業壟斷眾多資源。“不打破這個結構,整個市場經濟承受通脹的能力就不高。”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