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信湯業國登場之前,22年中,在科龍這個舞臺上,掌權者亦經歷了多次更迭。曾經一度是中國制冷行業大佬的科龍,卻在經歷了從創始人潘寧到繼任者王國端、徐鐵峰、顧雛軍的4個時代后,淪為不斷被倒手出售的對象。
1984年,只有小學文化的潘寧,帶領100多名員工開始了科龍此后的光榮與艱辛之旅。1992年底,科龍的前身——珠江冰箱廠經股改組建為廣東珠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次年,李國明出任科龍財務總監,這個留著“高深莫測的胡須”的香港人,當年即為科龍在香港做了一次成功的私募,引進三家境外投資人,募集資金近4億元。1994年,珠江電器更名為科龍電器。
1996年,科龍在香港成功上市,到1997年更是迎來了好年景,當年營業總額達34億元,利潤高達6.6億元。旗下品牌容聲冰箱占據國內市場份額超過20%。
1997年進入科龍企業文化科的何志毛幸運地趕上了這段最好的時光,在他的記憶里,那時一年最少也能領到相當于16個月的工資。最讓科龍員工興奮的是每年的傳統佳節,整個科龍分成幾大組,集體抽獎,每個人都能拿到獎品,從摩托車、彩電到洗衣粉。據說每逢此時,潘寧通常會躲在某個玻璃窗后面觀看,臉上露出無聲的笑容。
但事實上,在潘寧主政后期,科龍已經遭遇到發展瓶頸。面對市場競爭的加劇,科龍遠未將專業營銷提到足夠的高度;裙帶叢生,導致采購成本居高不下;庫存已經顯現出問題,甚至有知情者稱,科龍當時的業績遠不像報表呈現的那般好。科龍的衰敗也是從那時候就埋下了伏筆。
原載于06年4月《環球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