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聚焦十七屆三中全會經濟政策 > 正文
袁名富
10月19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中提到,允許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此次中央會議在農村金融領域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在當今的金融中心城市里,形形色色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模式可以在一夜之間創造出來,為投資者和企業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而廣大的中國農村近似一片金融真空帶,億萬農民也只有最簡單的金融存款意識。
一地方金融監管負責人給記者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過去三十年農村金融改革,是干渴的大地上偶爾下來的小雨滴,金融之水的甘露也澆灌不到干渴的農村大地。
一個例子也許可以看到中國農村地區金融現狀。據一家媒體調查,今年5月,在湖北省枝江市七星臺鎮所轄最大的鄉——石套子鄉,唯一的金融機構、有著50年歷史的農信社突然搬走,造成當地近兩萬村民一下子無處存錢,甚至有些農民把錢埋在自家院子里。
這只是一個縮影。據中國銀監會最新公布的權威統計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全國還有3302個鄉鎮沒有任何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網點,還有兩個縣和8213個鄉鎮只有一個金融機構的營業網點。
200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縣以下銀行業機構存貸比為56.3%,比全國低12.72個百分點,農村人均貸款不足5千元,比城市相差10倍多。農村銀行網點平均每萬人0.36個,而全國平均每萬人1.34個。
對此,多次參與農村金融現狀調研的鄂爾多斯市金融辦張定國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包括鄂爾多斯在內的西部廣大農村地區人口稀少,經濟不發達而且分散,金融機構一般都不愿意去農村地區搞金融服務。
他還表示,即使是央行和中國銀監會專為三農服務而推出來的小額貸款公司,也很難真正做到為農民提供貸款。
接受本報采訪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認為,“在廣大中西部農村地區,的確存在金融空白,據我所知有一些經營不好的現在要撤并,有些地方是根本沒有進去,這是一個基本情況。”
杜曉山表示,總體上來看,農村金融的網點和從業人員跟全國的平均水平相比,基本上是有4倍的差距。農村改革雖然是最早發起的,但是農村金融的改革的發展是嚴重滯后的。
9月25日,央行發布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指出,農村金融是我國金融體系中的薄弱環節仍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一是部分地區還存在金融服務空白。截至2007年末全國有2868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機構約占全國鄉鎮總數的7%。二是農村金融機構定位仍不很明確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的問題仍較為突出。三是雖然近年來農村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有所下降相對仍然較高。四是農業保險、信貸抵押擔保、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以及農村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等方面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尚不能完全適應農村金融發展的要求。
“雖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基本符合中央的穩步推進農村改革和農村金融改革的基調。”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人士都給予這樣的評論。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