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漢橋報道
樹欲靜,而風不止。
到目前為止,美國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仍未顯現出投資者期待中的“救市”效力,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的經濟也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甚至讓冰島這樣的傳統偏遠國家瀕臨國家破產。中國作為全球經濟中的一員,在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中也不能獨善其身,如何將金融危機對于中國的影響降到最低,經濟學家們給出的藥方是:擴大國內消費,大幅提升內需。
危機浪潮
“金融危機很明顯已經越來越惡化,而且沒有任何國家的經濟可以幸免。現在避免經濟低迷已經太遲了,但是各國強大的合作,以及聯合的政策措施可以避免最壞的結果……”,在10月11日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第十八屆部長級會議上,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坦承。易綱表示, 面對危機,IMF提倡的是全球的強大合作,而不提倡任何國家的單獨行動,中方希望發達經濟體盡快實施穩定金融市場的措施,并冀望這些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從而恢復投資者信心。
“比如這次全球聯手降息,就是為了向全球金融市場送去一個信號,在這場空前的金融危機面前,各國政府準備以比以往更好的協調政策,爭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來穩定國際金融體系。”對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許小年教授也持相同觀點,其認為,這個信號對市場信心支撐的作用要大于它的實際作用。因為世界金融體系的穩定符合各國根本利益,所以對此協調一致的行動非常有必要。
以中國為例,首先對中國宏觀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沖擊是外需下降。海關總署10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至9月,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19671億美元,同比增長25.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國的出口增速更是顯著放緩。而且,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加深,全球經濟還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我國貿易順差持續增長的基礎較難保證,依靠凈出口拉動經濟的增長方式將面臨考驗。
另外,今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實際增長率也已降至17%左右,加上中國目前1.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已有不小的份額投資于美國國債與機構債。
也就是說,隨著外部需求的減弱,投資增長速度的下降,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不可避免地要放慢。
獨善其身?
應該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沒有哪個經濟體能在危機中獨善其身,中國當然也不能例外。不過,由于中國的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已有足夠的力量來應對這一危機。
“中國經濟沒有大的問題。” 10月13日,經濟學家樊綱在出席第十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的資本市場高峰論壇時表示,中國在經濟開始出現過熱的情況時就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去防止泡沫擴大,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在防止投資過熱的現象時起到了重要作用。樊綱認為,中國經濟基本平衡的關系都是比較穩健及健康的,多年的經濟高增長下我們的財政是有盈余的,中國經濟目前已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最好的、最健康的經濟體之一。
總部設在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剛剛向全球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08—2009》也顯示,在今年的全球競爭力評價結果中,中國很多指標排名上升,全球競爭力明顯增強。在全球134個參評經濟體中,中國內地排名由去年的34位上升4位,躋身前30強,繼續領跑“金磚四國”(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報告認為,中國雖面臨通貨膨脹壓力,但宏觀經濟環境仍然保持良好。
拉動內需
不過,我們雖在美國金融危機中的直接損失不大,但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卻不容忽視。為此,包括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內的經濟學家們給出的藥方是:擴大國內消費,大幅提升內需。
首先,中國的儲蓄率高居世界第一,但相應地,消費卻受到了抑制。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室主任彭興韻也發表了相同觀點,其認為,今年以來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雖有所增強,但還不夠。而要增加國內消費,就應當讓百姓有錢花、敢花錢。一方面,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另一方面,也要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社會保障體系。
“當然,增加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并不意味著我們要無節制地消費,寅吃卯糧,否則,今天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危機,有朝一日或許會以某種方式在中國表現出來。” 彭興韻提醒道。
另外,從啟動消費、拉動內需的潛力上講,農村的潛力則是最大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農民全年純收入平均為4140元,僅相當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的30%。如果農民全年純收入平均增加2000元,達到6140元,相當于去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的44.5%,那么,農村8億農民將凈增加1.6萬億收入,對啟動農村消費市場,拉動國內需求的作用和威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