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記者 姚偉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形容歐洲各國的救市舉措并不過分。短短一天時間,主要歐洲國家都已經在歐元區峰會達成的共同計劃框架下出臺了各自的救市舉措。
不過,在對歐洲各國快速“滅火”精神表示贊許的同時,昨日亦多有觀點質疑歐元區的“出手闊綽”。面對龐大的“救市計劃”,歐洲真的有那么多錢嗎?
“錢不是問題”
此次歐元區各國推出的救市方案確實“出手闊綽”。不信,可以看看下面這些數據:
英國政府除了已經在周一先行動用370億英鎊對蘇格蘭皇家銀行等三家銀行注資。英國政府還將另有2500億英鎊為銀行債權“保駕護航”。
德國更甚。德國財長于前日晚間宣布的救助計劃高達5000億歐元。其中,800億歐元為銀行注資,4000億歐元為銀行擔保。
法國的救助方案看起來要“略小一點”,但規模也足有3600億之巨。
還有包括奧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在內的其他歐洲國家,根據他們已經公布的方案,救助計劃大都可以用“毫無保留”來形容。
“5000億歐元幾乎相當于德國政府一年的稅收收入。”昨日早間率先有觀點對各國的救市實力提出質疑。不少經濟學家擔心,歐洲各國的救市計劃可能對納稅人和政府財政狀況帶來不良影響。
但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指出,對于鮮有財政赤字的歐洲國家來說,通過發行國債籌款應該沒有問題,“從國家經濟實力上考慮,有一點財政赤字也完全沒有問題”。
而熟悉歐洲情況的瑞士銀行投資銀行部中國區主席蔡洪平也觀點鮮明地對早報記者表示,“歐洲各國政府利用國家信用發債絕對不會有什么問題。”
“出力就足夠”
或許對于歐洲國家來說,并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救市計劃本身就不需要太多的真金白銀。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昨日就語出驚人地指出,歐洲各國政府推出金額龐大的救市計劃并不意味著各國政府真的需要拿出如此巨額的真金白銀。
“各國政府需要的是營造出一種協同作戰的景象,賦予市場信心。”霍德明說,“只要各國政府穩住了市場,不讓銀行倒閉,其實后期根本就不需要使用到數額龐大的保證資金。”
其中的道理很好理解。以英國為例,目前英國政府已經支付的僅僅是370億英鎊的資金。如果銀行市場信心提振,銀行體系保持穩定,后續的2500億保障資金更多的就只是象征意義了。
另一個可能是,即便各國政府需要發行國債,也不必一次性面向公眾發行全部金額的國債。最有可能的做法是,歐洲各國將會根據實際需要“循序漸進”地發債補充救助計劃資金。此舉將大大緩解各國財政壓力。
“將來,誰管呢?”
對于歐元區的前景,兩種觀點帶來的結論完全不同。
在華民和蔡洪平看來,雖然歐元區顯然正使出渾身解數拯救動蕩的金融市場不容否認,但如果巨額的救市計劃真的成行,無異于政府“印鈔票”救市。
“這必然為歐元區的前景蒙上陰影。未來的兩三年,歐元區極有可能迎來帶來嚴重的通脹和經濟大蕭條。”蔡洪平說。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更加悲觀。他認為,歐洲政府的高負債或將導致最終經濟危機出現在歐洲,歐洲經濟問題比美國還要大。“它沒有增長,人口老齡化嚴重,政府沒有資源,將來經濟或許會出問題。”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