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鹿事件”已漸行漸遠,但專家認為,當前制約奶業健康發展的生產、加工、銷售環節仍面臨三大矛盾,如何從這些困局中突圍,成為奶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生產環節:原料奶價格受雙重擠壓狀況仍未根本扭轉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認為,目前,我國奶業市場原料奶價格受雙重擠壓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在產前,近期玉米、豆粕等精飼料價格一直呈上漲趨勢。2008年上半年玉米價格為1780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9.2%;豆粕價格為4500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68.16%。在產后,乳品加工企業利潤低,甚至出現虧損。目前原料奶價格已有回落的跡象,市場上個別產品又有過度促銷的苗頭。
中國奶協在對黑龍江某乳品企業百利包純牛奶生產調查時發現,百利包純牛奶出廠價為每千克4.98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5.8%,原料奶進價為2.98元,同比上漲了39.04%,需要支付的加工、包裝、運輸、人工、財務等生產成本為2.66元,銷售成本為0.744元,企業最終獲得純利潤為每千克0.1元,利潤率僅為2.1%,遠低于食品行業的平均盈利水平。
劉成果認為,當前一些影響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尚未消除,保障奶業穩定和諧發展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諸多環節存在的矛盾尚未解決。加之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回落,出口量減少,很可能導致奶業出現新的波動。
加工環節:企業無序競爭造成資源浪費
近年來,由于部分地區乳品加工企業過度密集,無序競爭,奶源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奶源不足反過來又導致了企業產能的相對過剩,造成奶業加工資源的浪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孔祥智說,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連續出臺規范乳品行業發展的《乳制品加工行業準入條件》和《乳制品加工業產業政策》,說明了乳品行業出現的問題單純依靠市場已經無法調整,“市場失效”已經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必須由政府出面加以協調和規范。
據了解,目前多數乳品加工企業和農戶之間主要通過奶站來連結。奶價主要由企業制定,通過奶站實施,農民只是被動接受,基本上沒有任何發言權。一些地區奶站過多,互相爭奪奶源,難以和農民之間形成共同針對企業的利益連接關系;同時,奶站過多導致平均規模過小,不足以形成對企業的制衡力量,奶站在和企業的博弈中也處于被動地位。在夏季,奶站交給企業的鮮奶達不到標準的次數比較多,很多奶站甚至出現過倒奶的情況。而到了冬季,奶源緊張,奶站可以在兩家企業之間尋求高價,造成企業的成本增加,而奶農并沒有從中得到額外的收益。少部分奶站甚至在奶中摻水和乳清粉等物質,降低了鮮奶的總體質量。
農業部畜牧業司行業發展處處長王俊勛說,當前我國奶業總體發展水平比較低,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從總體看,我國奶牛單產僅相當于發達國家的一半,目前純種荷斯坦奶牛不到50%,養殖方式較為落后,存欄20頭以上的奶牛規模養殖比重只有31%。專家認為,原料奶供給的質量和價格也制約乳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由于規模小,每個農戶向奶站交售鮮奶的數量有限,而不同農戶飼養的奶牛由于飼料配合比例、奶牛的健康程度等存在著差異,其原奶的質量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差異,但奶站無法區分,導致好奶差奶混在一起,原料奶的整體質量難以提高。奶產品不耐儲存,上下游之間關聯度高,養殖產業的質量低直接影響乳品加工行業的競爭力。
銷售環節:市場需求潛力尚需充分開發
市場消費是奶業發展的原動力,我國奶業能否持續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有效地培育開拓奶類消費市場,把乳制品的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但從目前看,我國奶業市場需求潛力遠遠沒有開發出來。
劉成果說,根據2007年版的《膳食指南》,每人每天應喝奶300克,是目前實際人均消費量的3.9倍。當前我國廣大城鄉居民不是沒有飲奶的需求,許多消費者也不是沒有消費能力,而主要是沒有喝奶的習慣和意識。我國每年啤酒消費量約為牛奶的兩倍,白酒、碳酸飲料、礦泉水消費量接近牛奶的消費量,城市許多中小學生寧可花錢買飲料和礦泉水卻不喝牛奶。
劉成果認為,《中國奶業發展戰略研究》成果表明,中國人均牛奶占有量增長速度與人均GDP的增長呈正相關,收入每增長1%,乳制品消費就會增長0.674%。構建鼓勵奶制品的消費機制,一是加強營養和飲奶知識的宣傳,積極引導和鼓勵乳品消費,提高飲奶的自覺性。二是可嘗試給學生消費補貼或者給學生奶供應企業減免稅收,以調動學生飲奶和企業生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