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冠五(左一),1985年度(本刊創刊號)封面人物。首鋼的當家人,副部級企業家。他以“承包制”和大規模的并購而成為中國企業改革的先鋒。10年之后,在首鋼因過度擴張而陷入困境、領導班子出現問題之時,他離開了領導崗位。如今在京安度晚年。
在對首鋼的整體印象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十 鋼城,也不是首鋼喊了20多年的“每年利稅遞增20%”的口號,而是周冠五的名字。
那還是我小時候,在首鋼工作的父親拿回了首鋼內部發行認購的首鋼債券。票面上,花紋普通、圖案一般,只是周冠五的名字清晰有力。當時,沒有人會質疑它的價值。有種說法,只要周冠五在一張紙上簽個名字,那就是錢。
如今,已離休6年的周冠五漸漸遠離了人們的視線。一直做周冠五秘書的蘇相林解釋:“周書記離休6年來,從不接受記者采訪。”雖然本刊記者反復聯系,但依然沒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把周冠五的近況搬上我們的雜志。這 ,本刊只能把周冠五和他領導下首鋼的一段歷史做一番剪影。
首鋼始建于1919年9月,距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
曾經,首鋼是中國改革的典型,而周冠五是這個典型的帶頭人。與眾多老干部一樣,周冠五在企業中的作用是在文革后才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的。1979年至1994年,是首鋼不斷采用新技術進行改造和擴建,發展成為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時候,同時還是首鋼以鋼鐵為主業,發展成為多元產業的“四跨”企業集團的時期。這段時間也是周冠五和首鋼的黃金時間。
1979年5月,在周冠五的帶領下,首鋼開始實行“承包制”,將生產任務和生產指標層層承包,級級承包,用這種新的激勵機制調動首鋼人的積極性。正是這場被樹為經濟改革中的榜樣,并被眾多國有企業紛紛效仿的承包制改革,正式啟動了近20年來以“放權讓利”和“打破工人鐵飯碗”為主旋律的國有企業改革。首鋼自此大紅大紫。
之后幾年,在“承包制”的基礎上,周冠五又推出了崗位責任制,實行利潤 >利潤遞增包干,把首鋼制度上的領先地位延續了下來。《北京日報》曾專題報道首鋼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的經驗,并發表評論員文章《工業現代化的重要一步》。
“承包制”確實為首鋼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礎。在這15年中,首鋼的鋼產量直線上升,一煉鋼、二煉鋼、三煉鋼,周冠五在忙碌中尋找到了成就感,首鋼穩穩居身中國四大鋼鐵企業之一。
有了穩定的基礎,事業擴張順理成章。但不幸的是,對外擴張既是首鋼改革開放絢爛的高潮,同時又為首鋼衰落埋下了隱患。
早在1985年,初有成就的首鋼就提出“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發展方針。試圖開展資本運營,努力實現企業資本效益的最大化。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在周冠五倡導下,首鋼先后兼并了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所屬的13家軍工廠、原冶金部所屬的兩家地質勘察設計院、原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所屬的3家建筑企業。一時間,全國上下、大江南北,到處都有首鋼收購的痕跡。
1992年11月5日,首鋼1.2億美元購買秘魯鐵礦公司把周冠五的擴張計劃發展到極致。近到香港的上市公司,遠到秘魯、津巴布韋的專案,首鋼介入了全球的鋼鐵、建筑、運輸業務。首鋼已經從一個單一的鋼鐵企業,發展成為以鋼鐵業為主,兼營礦業、機械、電子、建筑、航運、金融和海外貿易,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被國務院確定為120家試點企業集團和512家重點企業之一。
但是,大規模兼并雖然擴大了首鋼的資本規模,也給首鋼增加了很大壓力,陷入了盲目擴張兼并的誤區。周冠五領導下的首鋼突然從紅紅火火變成捉襟見肘,漫長的戰線讓周冠五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首鋼員工的心 ,盛景后的首鋼除了還不完的外債,仿佛就剩下對昔日的回憶了。
周冠五認識到首鋼面臨的問題不是求大,而是要集中力量求強,從單一的生產經營跨越到全面的資本經營上來。此后,經過調整,首鋼的資本經營逐步走上軌道。
1995年,隨著企業的發展,周冠五,開始探索由工廠制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
但不久,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周冠五離休了。他沒能親手把首鋼從低谷拉起,只能親眼看著首鋼在痛苦中掙扎┅┅
原載:中國企業家雜志 作者:張軍 20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