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時寒冰
際油價說跌就跌了。7月11日,紐約、倫敦兩地油價雙雙突破每桶147美元。然后,就掉頭向下:7月17日,跌破130美元;8月5日,跌破120美元;9月2日,跌破110美元;9月12日,油價盤中跌破100美元。
國際油價下調(diào),給中國出臺燃油稅政策帶來了機會——如果既得利益集團強調(diào)的在油價下跌時出臺燃油稅的前提成立,那么,此次油價下跌可能是最后一次機會。因為,從長期趨勢看,國際油價仍將保持上漲勢頭。倘若不抓住時機,燃油稅出臺很可能成為一個遙遠的神話。
其實,燃油稅出臺,與油價高低并無直接關系,這只是既得利益集團阻礙燃油稅出臺的借口而已。美國俄勒岡州從1919年就開始征收汽車燃油稅,到1929年,美國所有的州都開征汽車燃油稅。如今,世界上已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開征了燃油稅,其中,大部分國家是在油價高企時開征的。
開征燃油稅的目的,首先是促使人們提高節(jié)約意識。通過燃油稅可以提高油品價格,以此抑制成品油的消費總量,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事實證明,但凡實行燃油稅的國家,成品油消費量的增長速度,都遠遠低于沒有實行燃油稅的國家。
在國際油價高漲時,不少美國人不再使用汽車,或者降低汽車的使用頻率,美國相當一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甚至推行每周四天的工作計劃,以此來削減路費支出。而在中國,低油價卻變相鼓勵了對成品油的消費,導致我國高收入者對高耗油的SUV(運動型多用途汽車)需求保持“井噴”式增長。
中國的油價如果加上燃油稅,油價早在2006年底就與美國接軌。不實行燃油稅,掩蓋了我國高油價的真實狀況。在國際油價下跌之時,中國不含燃油稅的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的價差只有10%,如果算上燃油稅,我國成品油價格已經(jīng)高于不少發(fā)達國家的油價。
在美國每輛汽車每年消耗1.8噸燃油,歐盟1.5噸,日本只有1.1噸,而中國竟然高達2.3噸。原因是,中國的汽車使用效率最高,一些人甚至連到附近菜市場買菜都開著車,而在日本等國,不少人只是在周末外出旅游時才開車,平時則乘坐公交車。
我國為了維持低油價,國家財政要給予油企巨額財政補貼,實際上是窮人在補貼富人,因為富人對成品油的消費更多,窮人則連車都買不起。
不僅如此。不開征燃油稅維持的低油價,實際上是在補貼全世界。國外飛往中國的航班,加的燃油基本上都精確到剛好夠用(不加滿),等飛到中國后再加滿油回去。海運也一樣。許多國家的運輸船到中國,結結實實地加滿油回去,一聲不響地分享了中國財政補貼所帶來的福利。中國到底補貼了全世界多少福利,沒有明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但我們可以通過一則報道,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
據(jù)媒體報道:“深圳一升汽油的價格在6元多人民幣,但香港一升汽油的價格高達16元多人民幣,跨境車每將一升內(nèi)地汽油賣給香港地下油站,就可獲利近10元人民幣,有些跨境車一天往返深港多次,獲利更豐。”據(jù)悉,一輛車通過這種方式一天可賺接近1萬元,這是一種驚人的國家福利流失。
由于未實行燃油稅,我國成品油消費年年快速增長,給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破壞。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指出,“50歲以上的廣州人肺都是黑色的!”汽車污染的嚴重危害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而抑制汽車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最有效措施是盡快出臺燃油稅。
在國際油價跌到100美元以下后,我國應加快推出燃油稅的步伐,否則,一旦油價重新步入上漲軌道,既得利益集團又會以油價抬高為由設置障礙了。
時寒冰 《上海證券報》評論主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