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2008年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 > 正文
隨著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近期國際油價呈現大起大落,走勢撲朔迷離。國際油價大起大落后能否回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國際油價波動將對我國經濟產生什么影響?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有關專家。
國際油價尋求新的平衡點
本月1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收盤價自今年2月以來首次跌破每桶100美元,16日以每桶91.15美元報收。此后國際油價強勁反彈,并于19日上漲6.67美元,收于每桶104.55美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指出,當前國際油價在每桶100美元上下波動實屬正常。近期對世界經濟的悲觀預期導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下降,但石油供應商對生產能力的控制是近期油價不會繼續大幅下挫的主要原因。在全球經濟走勢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國際石油市場供需雙方正在博弈中探索新的價格平衡點。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油價短期大幅波動仍將持續,但在對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國際油價將由“非理性向理性回歸”。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預測,國際油價將呈現持續下行的趨勢,但仍將在每桶90美元左右高位徘徊。
油價回歸理性利好宏觀經濟
油價在高位徘徊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它將使我國工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侵蝕企業和農民的利潤空間。當然,就中長期而言,高價能源將促使企業和消費者節能降耗,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生產方式的轉變,降低經濟發展對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賴。
油價回歸理性固然利好宏觀經濟。陳鳳英預計,隨著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世界經濟面臨的通脹壓力下半年將會減少。“這對今年以來輸入型通脹壓力巨大的中國經濟無疑是個有利信號”。
國際油價回落對我國經濟最直接的影響是進口支付的減少。根據海關總署數據計算,由于國際油價高漲,國內石油需求旺盛,今年前8個月我國凈進口原油和成品油造成的貿易逆差達1000多億美元。
國有石油企業將是油價回落最直接的受益者。盡管油價下行將帶來上游石油開采生產利潤的減少,但由此帶來的石油特別收益金的減少,特別是煉油虧損的減少將有助于石油企業經營狀況的改善。
不過,如果當前油價大幅波動的狀況長期持續,將不利于石油企業安排生產經營,更不利于國家制定和落實相關政策。此外,如果油價回落是全球經濟大幅衰退的結果,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中國經濟也難逃衰退的影響,而石油公司也將面臨需求和價格雙雙下降的困境。
周大地強調,不管國際油價走勢如何,建立中國石油價格的國際化和實時變動機制是必然趨勢。如果我國通脹壓力降低,無疑將為這一機制的及早出臺提供條件。他同時表示,燃油稅等財稅政策也應及早出臺。
新華社記者
安蓓 江國成 周英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