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還遠 但看得見
□平安證券 葉國際
供給方面,按在手訂單確定2008-2011年運力供給;替代需求方面,按船齡拆解替代進行假設;新增需求方面,按四種海運貿易量的增長進行假設。在上述假設下,運量/運力指標變化表明,散貨船、油輪、集裝箱船目前在手訂單產生運力將分別需要到2019、2020及2012年才能由新增需求消化完,其中2011、2012年將達到運力過剩頂峰。
如果2008、2009、2010新訂單量大于拆解需求,運力過剩期將延后。隨著運力過剩的呈現,我們認為,全球造船訂單將加快下滑,同時拆解量會上升。
散貨船、油輪、集裝箱分別在2020、2022及2012年前新增訂單主要由替代需求支撐,2020、2022及2012年后新增訂單由替代需求和新增需求支撐。
由于集裝箱運輸增速遠高于干散貨和原油,集裝箱船運力過剩只會持續到2012年,過剩量并不大,集裝箱船會率先迎來新景氣。不過,集裝箱市場景氣度一直不太高,運力過剩對集裝箱運輸市場的沖擊感受也許會更強。
目前,2008-2010年造船訂單已經基本簽滿,沒有多少剩余產能;2011年造船產能還有空余,但2008、2009年的接單量將使得2011年也會有不錯的表現。因此,我們認為,造船景氣可以維持到2011年,運力過剩頂峰將出現在2012年,造船業的景氣谷底可能在2013-2015年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下一個高峰需要交付的造船量將遠大于前兩次周期的峰值(1975年、2010年),數字是驚人的。原因包括:隨著全球運力不斷增加,需要替代的基數越來越大,以及全球海運量增長創造新的需求。
分析表明,散貨船和油輪將率先進入過剩,這兩種船型的造船產能將面臨調整,單殼油輪淘汰會加速,目前25-30年船齡的散貨船量還很大,運力過剩會加速這部分散貨船的拆解;集裝箱過剩量還不大,船齡小,拆解需求不大。
由于一部分單殼油輪會改裝,一部分超齡散貨船會選擇維修延長壽命,使得船舶維修市場產能緊張。維修受鋼材漲價和匯率升值的影響小一些,船舶維修盈利能力會高于造船。我們預計,未來三年船舶維修盈利能力會比較好。
從國別看,中國和日本造船企業的造船業務調整要大于韓國。中國和日本散貨船和油輪訂單占比約70%,韓國不到50%;韓國訂單比較分散,且在造萬箱以上集裝箱船方面具有主導地位,在市場下滑時抗沖擊能力更強。日本造船企業業務比較分散,造船業務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大部分低于50%,船市景氣下滑對日本造船企業的整體影響小一些。
從整個市場看,運力過剩將影響船東接船的積極性,船東可能更挑剔,延遲交船,國內中小型民營及國營船廠壓力會加大,我們覺得中國船舶和廣船國際在各自領域都是佼佼者,不致于出現這種問題。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