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崔曉紅 李 斌 王曉慧 張 程 羅 薇 丁 苛 喻 文
執筆:崔曉紅
史蒂芬?李柏博士在2004年出版的《石油效應》一書中曾大膽預言:十年之內,石油價格將會升至每桶100美元。這在當時被人們認為是天方夜譚,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一預言在四年之內變成了現實。
100美元,110美元,120美元,135美元,140美元……這不是簡單的數字變化,這些數值的變化直接影響著世界經濟的波動。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石油輕易就能扼住現代文明的咽喉。在找到能夠替代石油的能源以前,世界經濟注定要跟隨油價一起舞動,油價將牽扯著世界經濟發展的神經,油價越高,這根神經就繃得越緊。
對于現在的石油緊張程度,有人打了一個比方:就像兩個人或者更多的人互相拖著一起沉入水中,手里只有一個氧氣瓶。他們就拼命爭這一瓶氣,呼吸者往往顧不上防御而被對手揍一拳,再被對方搶去吸一口。如此你來我往,誰呼吸不到關鍵的那口氣,誰就會憋死。這瓶氧氣就是石油。
石油注定越來越少,一場石油大戰已經初露端倪。戰爭當然不是我們所希望的,也未必能解決什么問題。如何在深水中反復爭奪那一瓶氧氣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它注定會被吸空。重要的是,大家應該通力合作,借助這一瓶僅剩的氧氣,互相幫助著浮出水面,然后換一種文明方式,呼吸水面上的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