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管理層出臺相關舉措,擬提高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時現金分紅的標準,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從20%提高到30%。這一舉措旨在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資門檻、注重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回報,為廣大投資者所歡迎。
不過,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分紅(現金或股票的分配)是上市公司的天職,融資與分紅是資本市場的天平兩端。正如存銀行就得有利息一樣,買股票就得有分紅,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上市公司的分紅并不是以再融資為目的,而是它們回報投資者的責任所在;分紅也不是以20%或30%為限,分紅的比例高正是上市公司的價值所在。一個投資有回報的市場,才是一個良性的和諧的市場。
長期以來,上市公司“重圈錢、輕回報”已成為A股市場的突出現象。比如在上市之初,幾乎每個上市公司都會信誓旦旦表示“回報投資者”,但往往是“過后不思量”。又如《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對再融資條件早有規定,但上市不到1年的中國平安卻提出了天量再融資方案。更有甚者,整個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竟然不及投資者所交納的印花稅。這些都是市場所要正視、所要解決的問題。
投資是需要得到回報的。市場人士所說的“市盈率”,實際上就是從回報的角度看待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從理論上講,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越低,收回投資的年限就越短,它的投資價值就越高;反之亦然。假如一個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雖然很低,但它是“鐵公雞”一毛不拔,投資者得不到任何的回報,那么市盈率再低也沒有什么意義。盡管目前A股市場股票的市盈率水平已經不高了,甚至遠低于正在不斷發行中的中小板新股市盈率,為什么投資者還缺乏信心去持有呢?從某種意義上說,恐怕與缺乏分紅的制度安排不無關系。再低的市盈率沒有相應的分紅,也只是“畫餅”。
在當前市場低迷的時候,強調分紅是上市公司的責任所在,對提高投資者的信心是有積極作用的。當我們的市場建立起分紅的長期制度,不再以博取差價為盈利模式,而是堅持以上市公司的分紅為投資目的,那么市場就會逐步變得理性和成熟起來。只要上市公司真正擔當起回報投資者的責任,只要經濟保持向好的趨勢,任憑市場風吹雨打,投資者依然能做到“閑庭信步”,就不會去操心股指的漲跌。